熊显利 点评/刘小红(特级教师)
一、纵横对比,解读教材
《雷雨》是部编教材二下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描写了夏季时节的雷雨景象。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集中展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
《雷雨》也是人教版二下册的一篇选文。两个版本的《雷雨》教学价值有何不同之处呢?下面我就从《雷雨》课后习题的变化来解读编者意图。
两个版本的课后题比较分析如下:
版 本 人教版 部编版课后练习一读读想想: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朗读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背诵课文。变化与价值部编版改默读为朗读,改想象为说出景色变化,学习要求明确,学习过程外显,学习效果可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版 本 人教版 部编版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把句子抄写下来。·课后练习一读读抄抄:带点的词用得多好哇!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蜘蛛又·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坐在网上结网了。垂下来,逃走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加点的词用得真好!变化与价值两个版本都关注了用词的准确。部编教材把“坐”换成“压”。因为“坐”儿童在生活中常见,理解无难度。而“压”学生则相对陌生,换成“压”更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
二、明晰意图,确定目标
1.认识“压”等5个生字,会写“雷”等8个字,会抄写句子。
2.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运用的好处,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聚焦目标,设计过程
(一)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直入课题,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大意。然后让学生圈画认读,同桌卡片对读,全班火车测读,通过多种游戏,不断认读复现,巩固掌握字词。
2.理解重点词句。
理解重点词句,通过三步达成目标:
第一步,图词结合,感受词语运用的准确。
出示第一个重点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让学生自己练读;然后领着学生做“压”这个动作,感受“从上往下加力”就是“压”;接着让学生观察雷雨前乌云滚滚、扑面而来的图片,说说“乌云压顶”带给自己的内心感受;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第二个重点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我先让学生仔细观看动画,边看边思考“垂下来”是什么意思,然后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这句话为什么用“垂下来”,而不用“掉下来”?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蜘蛛垂下来有丝连着,课文用词很准确。
第二步,联系生活,了解词语运用的巧妙。
教师手指课件中的兔子耳朵、向日葵、落叶、苹果图片,让学生看图想一想:生活中这些场景,哪些时候用“垂”?哪些时候用“掉”?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明确:“垂”和“掉”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垂下来”;如果另一头完全分开,就用“掉下来”。
第三步,运用积累,深化对词语的理解。
出示诗句,我让学生看画面,读诗句,想意思,填一填。学生在语境中运用、积累了语言。
万条( )下绿丝绦
千朵万朵( )枝低
回顾此环节,教学“压下来”时,我搭建了理解支架,通过做动作、说感受,分解难度,突破理解。教学“垂下来”,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感知“垂”的意思;接着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深化理解;再创设生活情境迁移运用,有效地实现了编者意图,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了词语运用的准确。
(二)品读理解,提取信息。
学生感知课文后,我打乱雷雨前中后三幅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接下来,为了达成提取信息、说清变化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仿说、自说、创说这三个层次的说话练习。
1.仿说
雷雨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出示课文中的原句让学生熟读,从中感受“越来越”的含义和用法;然后仿照例句,运用句式说雷雨前的变化。
2.自说
雷雨中
……越来越……
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之后,趁热打铁,让他们运用句式独立说雷雨中的变化。注意: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独立说一种变化,累积一定的成功经验之后再连续说多种变化。
3.创说
雷雨后
……越来越……
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情绪也越来越高涨。此时,搭建平台,放手让他们在小组内用句式自由表达,创说雷雨后的变化。
三说环节的创设,既提取了课文主要信息,又训练了思维,练习了表达。
(三)链接生活,表达运用。
首先,出示词语,唤醒记忆。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接着,学生记忆被唤醒之后,教师播放视频,再现场景;提供材料,分解难度。
毛毛雨:像细丝,像针尖,像牛毛,密密的,听不到声音……
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下起来了,打在屋顶啪啦啪啦响……
雷雨:闪电越来越亮,隆隆的雷声越来越响,哗哗的雨帘越来越密……
暴雨:大雨倾泻而下,像瓢泼下来一样,整个天地都笼罩在哗哗的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让学生选择熟悉的雨景,自主选用材料或句式,自由练说。
最后,搭建平台,展示交流。
这个环节链接生活、唤醒记忆、再现情境、搭建支架,让学生运用、内化语言,学生听说读思的语用能力得到了真实有效的生长。
(四)梳理规律,自主写字。
1.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根据结构类型选择上下结构进行重点指导。
①复习“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的写字规律。
②全班交流,引导梳理写上下结构这一类字的规律。
③重点引领学生发现并掌握“雷”“黑”的“点”的书写特点。
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剩下的半包围结构的字和独体字。
(2)结合要点,全班展示点评。
(3)根据点评,学生二次书写。
此环节我先将生字归类,引领学生梳理写字规律,探究写字方法:让学生复习“三看”的书写规律,然后聚焦上下结构,进而聚焦到“点”的写法进行指导。通过观察、比较、演练、评议、二次书写,让学生理解、内化并运用,是学生可持续提升书写能力的增值点。
【点评】
《雷雨》一课的说课设计删繁就简,独辟蹊径,直奔重点。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实现部编教材的教学价值?本案例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教材解读,独辟蹊径
教材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说课者以敏锐的视角关注到《雷雨》这篇课文同时出现在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中,在课文内容一字不变的情况下,课后题却发生了诸多变化。本说课稿以课后练习题的变化为切入点,从课后题的变化中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实现了对教材的精准解读和教学价值的准确定位。
二、教学设计,独具匠心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紧扣课后题的变化,立足能力增长点,筛选教学内容,重点词“压下来”“垂下来”的理解与涵泳,“……越来越……”三个层次的说话练习,巧搭支架,训练扎实,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说课模式,独树一帜
以往的说课,大都有相对固定的板块。而本设计则打破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大胆取舍,进行扎实的训练。用《雷雨》这个例子,立足课后题变化,把部编教材赋予文本的教学价值解说得十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