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疆博物院出发,到俄罗斯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去看看

2018-06-14 12:19
化石 2018年1期
关键词:猛犸象北疆圣彼得堡

郭 林

北疆博物院

各位化石杂志的忠实读者们,一定对2017年第三期刊登的北疆博物院专刊很感兴趣。而我作为一名研究生,也作为北疆博物院的志愿者,很想带大家从另一个视角看看我们北疆博物院的发展。

北疆博物院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是现在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它的创始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古生物学家黎桑(Emile Licent 1876-1952),中文名字是桑志华。桑志华于1914年到1937年间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质、植物区系、动物区系进行了广泛的探察。采集了古生物、动物、植物、古人类、石器和岩矿等标本20余万件。采集范围之广,基本覆盖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其中馆藏的甘肃庆阳、山西榆社、河北泥河湾、内蒙古萨拉乌苏四个地区动物化石的完整和丰富程度世界罕见。

北疆博物院志愿者合影

2016年初第一次在网上得知此馆重新开放,当走进北疆博物院的时候,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自然博物馆”大相径庭。因为作为天津娃,从小到大,印象中的博物馆是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的样子,有各种各样恐龙的完整骨架,有着花花绿绿的复原生态场景,有着吸引小朋友的商店,里面摆满了各样蝴蝶标本、毛绒玩具和小恐龙模型。而初到北疆博物院时,古朴而紧凑的陈列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面积虽小,但是让观众可以更近距离地看到真实的化石标本!

笔者在新华南路小学的科普讲座

出于自己对古生物学浓厚的兴趣,便报名了北疆博物院的志愿者,自此开始了每周末的讲解活动。虽然每次参观的观众不算多,但是能看出来,大家都在饶有兴趣地参观。之前从其他讲解员那里学到,要“因人施讲”,来的观众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往往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我们作为志愿者,深入浅出地把科学知识传达给大家,这便是好的讲解员应该做的。往往,我更愿意给观众讲述北疆博物院的历史和在古生物学上的重要性。

慢慢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壮大了,不久后就策划了对外的科普讲座活动,目前做的几期,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主题有“骨骼中的秘密——动物和人体骨骼学的简介”,“花博士——植物学的介绍”,“地球的精灵——生物之最”,等等。大家都因地取材,利用了馆藏的化石标本及北疆博物院后院的植物园等,以求能用最生动传神的方式让小朋友走进科学。本人还到天津新华南路小学做过一次骨骼学的科普活动,为了使学生们能更直观的理解,博物馆给配备了骨骼的模型,学生们都很积极参与,并回答问题。

目前,北疆博物院的志愿者们又开始在策划新的活动,以后还希望陆续推出针对成人的科普讲座。在对公众宣传的工作上,我们越做越好,都期待着一个更好的北疆!

俄罗斯自然科学博物馆掠影

2017年夏天,我有幸到俄罗斯旅行一个月,在行程中特意安排参观了圣彼得堡和首都莫斯科几个重要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圣彼得堡中央地质学研究博物馆、俄罗斯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动物学博物馆以及莫斯科国立生物学博物馆。我也想带大家走进这些博物馆,它们古朴的风格、厚实的科研背景,无一不让我怀念起天津的北疆博物院。

俄罗斯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也叫珍奇馆)坐落在圣彼得堡市著名的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对面,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于1727年,是18世纪建造的巴洛克式“艺术的房间”,全称为“纪念彼得大帝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

俄罗斯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的连体婴儿等收藏品

在17世纪初期,巴洛克风格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开始繁盛,追求一切复杂化,装饰过度的,怪异的事物成为了一种风尚,而在科学领域表现为收集各处的奇花异草和人体的畸形标本,等等。在当时的皇家场所都能看见侏儒和巨人的身影。彼得一世当然也跟从这种风尚,他当时雇佣了一名叫Nikolay Bourjois的法国籍巨人,当时的文献对于他身高的描述从2.17米到2.27米不等,但是他的高于常人的骨架和心脏被保存下来,都存在珍奇馆中。彼得大帝是一名伟大的改革者,在军队,工业,行政等多方面都做了很多贡献。他也很渴望公众得到教育,因为在当时,很多无知者把畸形归因于超自然力的作用。彼得大帝在1718年颁布了一条法令,鼓励人们在全俄罗斯境内广泛收集人体,动物,鸟类的畸形,找到者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这样的法令便责难了某些无知者,公众慢慢明白,那些曾认为是魔鬼创造的怪物,其实只是母体中胚胎发育时期出现的病理现象。也是出于教育的目的,彼得大帝建立了俄罗斯第一所公共博物馆,也就是这个珍奇馆。目前,该博物馆藏有两百万件藏品,馆内还广泛收集了来自世界四大洲的人类学、民族学资料。

圣彼得堡动物学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也来自于“珍奇馆”的动物学收藏品,1832年建成并在1838年对外正式开放,1898年该馆建成了现在的样子。其中藏品多达1700万件,展出的也有50万件,包涵范围广泛,从恐龙骨架到猛犸象等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鸟类,爬行类,鱼类,昆虫,等等。由于建馆时间也较早,目前的展品仍然是古朴的陈列方式,看起来十分典雅。当然政府也在投资新的项目,结合多媒体的方式使得展览能够更加多元化。

刚刚踏进博物馆大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型须鲸的骨架,与其一起陈列的还有稍小的其他鲸类骨架,而整个博物馆的建筑就以此为中心展开。而该馆的镇馆之宝,那非猛犸象的尸体化石莫属了。这里有三具保存较完好的幼年猛犸象化石,由于西伯利亚极冷的环境条件,在冰川和冻土中往往能保存下来猛犸象的尸体,保存的形态完整,甚至内脏也没有高度腐败,科学家们甚至能够提取到胃的内容物,对其饮食进行研究。除了猛犸象以外,披毛犀也保存有尸体化石,有一个展架上专门展示了披毛犀的头骨,肢骨,连毛皮和肌肉都清晰可见。

圣彼得堡动物学博物馆大厅的须鲸骨架及猛犸象尸体化石

圣彼得堡中央地质学研究博物馆,由俄罗斯地质学会在1882年创建,直到1930年以前都作为研究标本的存放仓库,1930年5月才对外开放。该博物馆位于国立地质研究大学的二楼,收集了来自地质学工作所采集的超过8万件的矿物,岩石,不同动植物区系的化石,等等。馆藏的珍贵标本有来自阿尔泰山脉1.5米长的紫水晶,来自乌拉尔山脉的大块孔雀石,来自阿斯特拉罕的大型沙漠玫瑰,等等。其中在博物馆的中心,排放着一副巨大的完全用珍贵宝石拼凑而成的苏联地图,它曾经在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获过奖呢。这幅面积26.6平方米,重达3.2吨的马赛克地图,共有700人参与制作,宝石的来源覆盖了前苏联的500个地区!它曾经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圣乔治展厅展出了34年。

神州第一龙——阿穆尔满洲龙

圣彼得堡中央地质学研究博物馆的前苏联版图收藏品

地质学博物馆还收集有各种生物的化石碎片,其中还有一具装架好的出土自中国的阿穆尔满洲龙。提起它来,还有一段令人悲伤的故事,早在1902年,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嘉荫县的一个小渔村中,由于江水的侵蚀作用,河床边的白垩纪恐龙化石暴露出来,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被俄国人听到了,而后尤其是1914~1917年,俄国地质学家在没有手续和证件的情况下到该处大肆发掘,所得的化石都运送回了圣彼得堡,后来经过整理,在1924年终于组装成了一具完整的鸭嘴龙骨架,俄国人当时便给它起名为满洲龙。虽然该骨架的大部分是石膏拼成的,但是作为第一具在中国出土的恐龙化石,它的科学意义非凡,然而因为我国的古生物学开始的较晚,没有能够保护好本地的化石,也就造成了号称“神州第一龙”之称的阿穆尔满洲龙存放在了俄罗斯的博物馆中!

参观过了俄罗斯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我感触颇深,历史厚重,古朴的陈列方式深深地吸引着我!公众对于科学的热爱也打动着我!

猜你喜欢
猛犸象北疆圣彼得堡
St. Petersburg: The Northern Capital of Russia 圣彼得堡:俄罗斯的“北方首都”
祖国北疆的英雄中队
圣彼得堡“木偶”奇遇记
北疆博物院建筑初探
我是动画大明星——真猛犸象
如何饲养猛犸象
圣彼得堡的“博导”
北疆纪行
铸梦北疆
——军旅写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