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手机的双重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06-14 09:08/
长江丛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娱乐大学生课堂

■ /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在宿舍、食堂、图书馆、教室,随时随地地都能看到大学生都在使用手机,手机也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而且也是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在手机成为大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时,同样也导致大学生们过度依赖手机。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

为了了解大学生沉迷手机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对策,笔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汉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男性大学生占42.64%,女性大学生占57.36%,理工类的学生占72.59%,文史类的学生占27.41%。

在课堂上偶尔玩手机的占62.44%,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占34.01%,不会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只占3.55%。大学生玩手机主要是为了进行打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等娱乐以及聊天、打电话的交流通讯,选择这两者的学生分别达到158人、146人。除此之外还有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支付、记录等生活功能,选择这一项的学生有107人,还有51.27%的学生选择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大多数学生是在通识类和公共任选课堂上玩手机选择这两项的学生分别占69.04%和65.48%,在专业必修课上玩手机的学生最少占7.61%,专业选修课次之占17.26%。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虽然存在,但和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关系,课程的重要性和学生玩手机的比例成反比。41.12%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3-5小时之间,38.07%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5小时以上,少数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在1-3小时,只有1.52%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少于1小时。如图1所示:

图1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非常频繁。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寝室使用手机,选择这个选项的达到95.94%,选择在教室使用手机的次之,占27.41%,大学生使用手机最少的场合是图书馆,只有6.6%的学生会在图书馆频繁使用手机。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也是各种各样,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是为了娱乐和打发时间,选择该选项的分别占89.34%和64.47%,有一半学生使用手机是为了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大学生使用手机可能是因为对自己没有规划。54.82%的学生承认自己对手机比较依赖,35.53%的学生对手机一般依赖,8.63%的学生对手机很依赖,只有1.02%的学生表示对手机不依赖,没有学生认为自己对手机完全不依赖。

二、大学生沉迷手机的积极影响

(一)人际关系方面

手机能将语言文字化,表达更含蓄,缓解尴尬。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式教育对社会的不适应,许多话和建议都很难当面说出,反而手机上的一些趣味表情和图片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尴尬,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得建议和内心真实的感受自然地表达出来,让别人能感受到真实的自己。其次,手机上聊天社交软件众多,有利于大学生交友。手机消息的及时性与范围性使得同学之间可以减缩彼此相知的时间。

(二)学习方面

手机师生作业互动软件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无纸化、高效课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手机布置作业,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下时间完成作业上交,这样的作业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场合,在家在寝室甚至在地铁站都能完成,大大节约了大学生的时间。当堂作业提交也可作为考勤记载的一个手段,即在某个时间段提交了特定作业即算到堂。其次,手机学习资源软件可拓宽大学生视野。大学生除了平时课堂学习外,自学时间比较多,网络上有许多名师精品课程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还可以进行相关学术的深入研究检索。此外学习监督软件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手机上一些学习软件会定时提醒背英语单词或者发相关学习任务,不完成任务就不能打开手机,这对于自制力不高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三)娱乐休闲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80.2%的人会用手机进行打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等娱乐活动。如图3所示:

图3

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娱乐是当前大学生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内容,而手机作为最主要的网络载体,游戏、视频、音乐等这些娱乐休闲的类型从新型的内容特色到新型的参与方式,都明显地突出了个性化和参与的特征,正是吸引广大青年的特点所在。可以说,网络和手机的组合迎合了青年的需求,丰富了他们休闲生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参与性和自主性,激发了创意和创新,在较大程度上代表了娱乐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使得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生活方面

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的潜在媒体平台。在手机的使用中63.96%的人不会感到孤独,通过手机上的一些娱乐活动,可以排解苦闷,恐惧和不安,缓解生活的压力。QQ、微信等一些社交软件的出现,使通讯变得更加快捷。无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享受到这种便利的服务,而且成本很低,沟通便利。

三、手机过度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

调查显示96%的学生会玩手机,说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尽管77%以上的学生手机里安装了3个以上的学习APP,但超过一半的人觉得手机上学习效果并不好,数据显示接近80%学生用手机时间在3小时以上,但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是娱乐,手机用来学习的几率远远低于娱乐,说明大学生在手机上极度浪费时间,尽管手机上安装了学习软件,却只是用来当做摆设或是玩手机的借口,长此以往沉迷于手机使得大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另外在大学的课堂上,从来不记笔记,什么时候要用打开手机就能看,再也不用费力拿笔抄了;对于老师留的思考问题或是作业,直接上百度搜索,方便快捷,因此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想思考,多了一份懒惰,少了一份批判性思维。

(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自控能力

图4

一半以上的人尝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并且80%以上的学生通过自我调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但效果并不显著,仍有8.63%的人觉得对手机非常依赖,54.82%的人表示对手机比较依赖,如图4所示。另一方面,超过70%以上的人不支持在课堂上玩手机,所以大学生对手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还是有所考虑的,但敌不过智能手机带来的娱乐休闲的巨大诱惑,导致大学生自控能力逐渐下降。

(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过度依赖手机必然会伤害大学生的眼睛,毕竟手机等移动设备有很大辐射,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导致眼睛,屁股及其身体其他器官都得不到很好的放松和休息,毕竟眼睛一直都盯着这些移动设备的屏幕,坐姿也不会变,长此以往,身体会逐渐出现问题。

(四)严重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

2015年考研英语一作文主题-手机时代聚会很形象的展现出大学生现在的人际交往状况,一群人坐在一起但却没有互相聊天,反而大家都低头玩手机,不是面对面聊天交流,反而在手机上发红包聊天;另外智能手机推出的一系列APP如唯品会,淘宝,美团外卖,携程旅行,滴滴打车等让人们大大减少了出行的几率,大学生足不出寝室也可以买到心仪的衣服,吃到可口的饭菜……这样一来大学生少了更多出门的机会,少了更多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少了更多和朋友亲人在一起的机会。

四、减少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思路

本次本次调查发现80.2%的大学生觉得需要进行自我调整,49.24%的学生表示需要教师利用吸引人的授课方式,15.74%的学生希望学校实施管理办法。

(一)高校

高校应该组织相应的课程与讲座,引导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及现状,指引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同时应当安排相应的导师,对于大学生在对未来做出规划时予以指导,引导大学生找到未来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从社会关系上讲,高校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庞大的社会关系网,高校应当带领学生通过大学生暑期实践、实习和参观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对就业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促使大学生脱离低头族现象。

(二)教师

高校中的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等工作,因此工作量较大,对于高校教学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雕琢,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空洞无味,教学激情不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高校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底蕴丰富课程内容,所以即使高校教师工作负担重,也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在授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课程内容进行深化。同时,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在何种授课方式能吸引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课堂上不玩手机,52.79%的学生表示采用实验法,42.64%的学生表示演示法,41.12%表示合作学习法,36.04%的学生表示讨论法。因此丰富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对课程产生兴趣,才能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沉迷手机的情况。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手机上传学习所用的图片、文件等资料,推荐学习软件和学习网站,鼓励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更多的发挥手机的正面作用。

(三)大学生

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的主体,因此对于防止大学生沉迷手机也应该是主要承担者。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就业前景,尽早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并向着目标前进。从理想目标中汲取力量,鼓励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从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中明确自己的任务,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生活,每天都过得更有意义。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放下手机,从各种户外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交际范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在使用手机时,大学生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学习APP进行学习,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减少游戏的时间,转变使用手机的方式,从利用手机消磨时间转变为利用手机充实自己。

猜你喜欢
娱乐大学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