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添香
常听有人笑言:词语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孔子拜师》一文为例,浅议如何定位词语教学?如何开创词语教学的新境界?
一、创设语境,反复读词
在語文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老师们喜欢脱离语境,就词学词,在孩子们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预习过的状态下显得效率很高,其实这是相当僵硬、冷冰冰的做法。词语能被作者拿来使用,已经赋予它特有的情感。因此,本文建议创设语境,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反复读词,进而感受作者的用意。
教学片段《孔子拜师》
(屏幕出示)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生:我知道孔子拜师很艰辛。师:是啊,这一路上孔子经历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艰辛啊,这就是——
(屏幕出示)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师:狂风暴雨中,孔子——生: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师:严寒酷暑时,孔子——生: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师:一路跋涉,一路艰辛,孔子——生: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在这个词语教学的过程中,词语并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词语都与“孔子好学”有关。因此,教学中,通过语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层层递进地读词。这样一来,整组词语就带着“孔子的好学、孔子的坚毅、孔子的学无止境”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读着这些词语,孩子们的脑海中就能浮现出孔子一步一步艰难求学的情境,当这些词语拓展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时,也就有了情感的温度,此时,孩子们对孔子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了,此时的词语教学一点也不难呀!
二、想像画面,品读词语
低中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知具有表象性、直观性,他们擅长记忆形象的、具体的材料。中国的汉字将抽象意义附着于具体形象。让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惟妙惟肖地将人类千姿百态的一事一物呈现出来,有时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而词语是汉字的组合,因此不能孤立地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词语,而是要把词语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想象画面,从中找到“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对词语意思的敏锐感知,有了这幅背景的依托,词语不再显得陌生,仿佛是在自我介绍。本文尝试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搜寻“感觉”,建立情感,在身临其境中诵读词语,感悟词语,达到一遍又一遍地读,却丝毫没有重复之感,让词语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变得清晰明朗。
教学片段《孔子拜师》
(屏幕出示)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千里迢迢 风尘仆仆 敬重 迎候 行礼
师:咱们祖国的语言呀!就是这样美妙,一个词语常常就是一幅画。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着“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我仿佛看到无论是火辣辣的太阳,还是呼啸的暴雨,无论是满天星光,还是清晨的雨露,孔子都在马不停蹄地走着。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只能选择步行呀!我仿佛看到气喘吁吁、衣衫褴褛,带着满身满脸灰尘和疲惫的孔子,正在道路崎岖,山路险阻中蹒跚而行。
生:读着“迎候”,我仿佛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他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家门,来到城外,伸长脖子往远处张望。来了……来了……,终于看到风尘仆仆的孔子了,他赶紧迎了上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本文试图引领孩子激活已有的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与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词语就难以遗忘,这样的词语也就有了持久的生命力。有些词语经过解释,意义不成问题了,但词语本身的鲜明形象就丢失了,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插图、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想象,去体味词语的形象性。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深入孩子们的头脑中,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词语也就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词语教学,还难吗?
三、课文补白,表现词语
词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扫清阅读障碍”,而应该“学以致用”,孩子们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认读”、“理解”的层面,而应该是达到“运用”。因此教学中可想法设法,如概括文章大意、给课文补白、谈读后感受……让学生在说和写的训练中,最大限度地使用词语,让学生把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从课堂上学会灵活合理地运用学过的词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片段《孔子拜师》
师:正因为孔子和老子的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让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这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读完了,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请先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
(屏幕出示)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生:孔子老师,我很敬佩您!您已经知识渊博,而且远近闻名,却依旧千里迢迢前往洛阳求学。
生:孔子老师,一路上您可能遭遇到狂风暴雨,严寒酷热,可能遭遇到山高路陡,悬崖峭壁,可能遭遇到饥寒交迫,病痛折磨,可遭遇到豺狼虎豹,生命危险,但能没有放弃,依旧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赶到洛阳求学。
词语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把钥匙,握着这把钥匙,才能走进文字的大门,走进广阔无垠的语言空间。通过《孔子拜师》词语教学的案例,本文试图充分发挥词语作为工具性自身的语言魅力,同时又立于挖掘词语所蕴含的人文因素。词语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进入词语的意境能够使文字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象、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