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琴
摘 要:在传统的语文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老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当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象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課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参与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阅读是一件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痛的事。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首先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选择适合、适量的阅读教材,所提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可利用教材或制作一些课件,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致勃勃地阅读。选择的阅读材料要保证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只有读懂作品才有收获,在收获中体会成功带来的快乐。平时要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给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
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四、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仅凭几节语文课,就想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有人曾说:“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既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体验、感悟、印证,又要教育学生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还要广泛涉猎、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鲁迅说:“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对这一点我们有着广泛的共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这一点,并作了规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培养阅读能力方法谈[J].现代教育科研杂志,2007,04.
[2]刘丽芳.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通讯,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