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螺旋视角下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机制研究

2018-06-13 09:56陈曦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服务机制

摘 要:"双三螺旋结构"包括"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结构与"大学-公众-政府三双螺旋"结构;前者强调经济利益,后者对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坏生产要素的长期发展的现象进行抑制,是激进创新的平衡轮,是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双三螺旋"下,高职院校的服务特征体现为:1)设立与发展具有强烈的地方性色彩;2)高校本身能提供的服务与研究质量直接影响了高校的话语权;3)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是高职院校顺利开展服务的前提保证。"双三螺旋"模型下高职院校的服务机制包括:1)校企战略联盟;2)与政府的研究联盟;3)推进创业型大学,创立大学的衍生公司。

关键词:双三螺旋 服务特征 服务机制

随着对知识的尊重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独立性与重要性逐渐凸显。近年来,“双三螺旋”模型经常被用来阐述高校与政府、学术机构、大众之间的关系。尽管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资料已经对“双三螺旋”模型有所界定与阐述,但是总体上来看,理论研究没有根据高职院校所处的层次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一刀切的研究方式显然不利于对院校实践的科学指导。因此,对“双三螺旋”模型进行综合剖析,深入、全面地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从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机制研究的角度运用“双三螺旋”对实践进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 “双三螺旋”概念的认识

“双三螺旋”包括“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结构和“大学-公众-政府三螺旋”结构【1】。

20世纪的90年代,亨利.埃茨科尔瓦与勒特.雷得斯多夫首先提出“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该模型又被称为“创新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这三个机构的职能边界开始模糊而产生新的合作形态;三个主体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独立运作而又相互影响,互相产生供给-需求之间的满足,最终产生联动上升的结果。推动上升的主动力的发出方也并非固定,而是随着具体情况,犹如螺旋桨不断变化。而随着机构之间的互动的加深,三个机构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2】。该模型的重大意义之一在于,大学的地位不再附属于产业或者政府,而是变得同等重要。“创新三螺旋”理论的意义在于为大学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間的初期合作现象与趋势进行了提炼,为后期的合作模型进行了方向上的指引。模型的前提是三个机构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而利益交集是三螺旋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发展过程中,知识的定义在实践中从“单价知识”扩展为“多价知识”。“单价知识”对应的通常是由个体单位进行的,遵循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线性顺序发展的知识研究。“单价知识”可以把知识划分为理论的、实践的、产业化的。“多价知识”的引入则意味着知识的基础研究过程能够与产业化的过程同时进行【3】。“创新三螺旋”下,企业和大学之间的深入合作所引发的知识溢出效果最终会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政府的角色在于提供政策的支持与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桥梁;比如在芬兰,政府规定,企业如果申请政府提供的产业基金必须要和研究所或者大学进行合作。芬兰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2002年的哥本哈根第四届世界三螺旋大会是“双三螺旋”模型发展的起源。学者首先基于“创新三螺旋”模型提出第四螺旋结构。第四螺旋动力有可能是公众、劳动力、风险资本和非正式部分。然而由于具体的情境不同,第四螺旋无法形成稳定的系统;会因此,学术界引入“公众”的维度对第四螺旋动力进行概括,最终在原先的“创新三螺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双三螺旋”模型【4】。

“创新三螺旋”由于更加强调经济利益,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模型。双三螺旋模型里的“大学-公众-政府”是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后者对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坏生产要素的长期发展的现象进行抑制,是激进创新的平衡轮。

2 “双三螺旋”模型下高职院校服务特征

首先,高职院校的设立与发展具有强烈的地方性色彩。在“创新三螺旋”结构下,政产学三者的交集部分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折射出三个层次的空间,即“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创新空间”。而所有的空间都是在“当地”的假设之下。新加入的“大学-公众-政府”三螺旋结构中的经济利益诉求表现为对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强势群体对公共资源的占有与破坏性发展的对抗。而在空间认知的补充上主要体现为对“共识空间”的扩展。

其次,高校本身能提供的服务与研究质量直接影响了高校的话语权。双三螺旋模型下,利益相关方有产业、政府、高校、公众。实质上,满足其他三者的需求就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学术上,贴近地气的学术研究能推动本地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产业的发展上,本地高职院校能够满足企业所需要技术的革新与一线的技术工人,较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培养则是推动整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

最后,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是高职院校顺利开展服务的前提保证。无论是在“创新三螺旋结构”还是“大学-公众-政府三螺旋结构”,大学和政府都占了一席之地。政府通常代表地区发展的利益诉求,也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协调者、保障者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政策制定、资源优化配置与财政倾斜上,政府能为高校参与各方的积极合作创立良好的条件。在创新三螺旋结构中,政府起到的是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契约保障作用;而在“大学-公众-政府”三螺旋结构下,政府的自我定位直接关系到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2 “双三螺旋”模型下高职院校服务机制实践途径

2.1校企战略联盟

在创新三螺旋关系中,学校和企业都是创新的主体,都是创新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能有适应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员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作为地方性主要一线劳动力的提供者首先在人才培养上可以与企业形成天然联盟。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大学生源多是异地,在完成人才的培养后毕业生并不愿意在本地长期就职。因此,人才的培养应该不仅仅包括订单式培养学校到企业的“新鲜人”,也应该包括企业中从业人员的知识型培训。暨企业形成稳定劳动群体后高校对其进行再培训。在芬兰大学与企业合作过的过程中,26%的校企合作中有人员培训的内容【5】。校企合作联盟还应该包括开展产品的共同开发。虽然高职类院校科研综合能力总体上弱于本科类院校,但是高职教师在当地通常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因此,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与本地单位合作的官方快车道,有利于知识的水平传播与科研知识向产业的转化。此外,企业的实践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视角与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也有一定的意义。

2.2与政府的研究联盟

政府可以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委托高校,对公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为政府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策略方针提供依据。而政府在三螺旋下,也应该主动适应发展,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具体的做法包括推进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也可以加大对产学研的资源倾斜,包括资金力度的支持来进行保障。此外,“新公共服务”的指导下,政府还可以牵头创建非营利性的混合体系,建立多方对话的平台,对具体的实务的解决建言献策,而高校作为地方性的“智库”,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2.3推进创业型大学,创立大学的衍生公司

创业型大学的可行性在“双三螺旋”理论的指导下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而“从个体和组织的视角来看,大学作为创业者出现是广义的学术革命的一部分”【6】。创业的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在创业主体中,教师與学生不再是以书本联系的单向知识传授的线性关系;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作为“公司主管”的角色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进行梳理,在过程中添加相应的从业素质培养。

大学与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必然要打通教师的多重从业模式。实际上,近几十年以来,为了促进教师参与创业,加速知识成果的转换,许多学校在制度上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程序以解决教职工因同时承担产业和学术的双重职务而产生的潜在的权益冲突。教师参与创业带不仅仅能带来知识运用与交换的平台,也能给教学研究经济上带来更多的独立性,从而加强教师在“大学-公众-政府三螺旋”关系中发声的客观程度。

参考文献:

[1]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李晓明.产学研协同创新三螺旋模型:应然特征与理想效应[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37-39

[3]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孙祥冬,姚伟明.双三螺旋模型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

[5]廖苑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芬兰政产学合作模式研究[J].一流大学与高等教育,2016(17)

[6]亨利.埃茨科威兹.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科学学研究[J].2009(4)

作者简介:

陈曦(1983-),女,汉族,籍贯,浙江台州,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毕业院校,MonashUniversity,毕业专业,边际效益.

猜你喜欢
服务机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对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思考
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论大学生志愿者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浙江省海盐县现代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问题研究
浅谈党内服务机制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关于建立档案利用服务机制的思考
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图书馆发展
跨区域水上交通管控信息协同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