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童趣童影相随

2018-06-13 09:01招敏
学周刊·上旬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童真童趣

招敏

摘 要:学校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基础,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融合。通过实践证明,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构建具有童趣的课堂,能激活学生童心,放飞情感,使学生的生活品质、生活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童真;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8-00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052

在小學品德课程教育中,要立足学生生活,从生活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思想,落实回归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各类教学情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坚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同心灵感受世界的暖,用自身的方式去探索世界,进而表达出自己的观念,促使在品德课程教学中发挥“童真童趣影相随”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学,促使学生感受到品德课程的魅力。

一、用童心激活文本的灵性

学生是单纯朴素的,童心是晶莹透明的。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习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在学习内容中赋予童心的灵性,使童心与文本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一)教科书的生成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小学品德课程教材均按照相关的课程标准编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学科课程教科书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色,创造更加丰富、独具特色的品德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只教教材的观念,要结合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品德教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取知识与图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个话题涉及了四项伟大的发明,这么多的教学内容一个课时完成只能是“蜻蜓点水”。有的教师执教时大胆灵活地处理教材,把教学重点集中在了解造纸术、印刷术上,因为它们和学生生活的关联更为紧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纸、书,而平时我们使用的书就是这两项发明的结合体。因为它们来自生活,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这看似教师减少了了两项发明的教学,但更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并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探究的兴趣,为下一课时探究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及应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要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

为了确保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生活反映出来,教材内容和案例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教学回归生活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深入理解教材设计意图、教材价值以及教材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需求,灵活应用教材,借助学生的生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品德教学质量。例如,在《春天在哪里》教学时,播放微课课件《春天在哪里》,学生用视觉感受美丽的山水画卷,用听觉感受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讲解,完全陶醉于春天秀美的景色中,让学生心动的情境创设和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童心,促使学生能够用心去感受,述说春天的美丽。只要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就能够在心中记下春天的美,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主动地衔接在一起。

二、让童真放飞学生的情感

德国的学者曾精确指出,若是将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5克盐放入即将起锅的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在享用佳肴时,就能够将5克盐全部吸收。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们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让他们徜徉在品德课堂那色彩斑斓的天空,释放自己的本真,在自由的空间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主动表达自己虽然带着稚气童真却充满智慧的心声。

(一)实情实说

良好的品德并不是通过课堂获得,而是根据实际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反省,进而获取更优质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外加的,而是学生自主获得的,它在学生的心里也会是根深蒂固的。例如,教学《平安回家》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如组织学生讨论:不管是回家、外出、上学,我们都需要过马路,若是亮红灯时,马路上没有车辆,此刻我们该不该过马路呢?若是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将会怎样?学生会根据自己熟知的生活案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身的观点以及一些安全疑惑。学生结合自己耳闻目睹的生活实例,把自己真实有看法与疑惑在课堂上讲述,大家在交流讨论中,很快就获得感性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确保自身的交通安全,真正保护自己。

(二)疑情探源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应该摒弃空想教学方式,实现思想活动与表现活动的结合,达到学生行为、思想的训练。教师在设置活动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受到启发,不断规范自身的行动,确保品德课堂的灵活性、有效性。例如,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内容时,教师可把家长请进课堂,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将对父母的不满说出来。学生会进行激烈的讨论,进而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学生也会乐此不疲地发言,小组内应该有专人搜集不满的原因。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不满到底是谁导致的?进而将讨论转换为辩论,学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父母过于专制,他说什么就必须做什么;父母说好陪我过生日,但是又说加班不陪我过;目前每天都是很晚下班,从来都不陪我,更不关心我。教师接着进一步询问,父母为何工作到那么晚呢?为何每天不开心呢?教师可以请在场的父母发言,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得学生明白父母不开心、忙工作的原因,深入父母的内心,真实体会父母的不易,理解父母的难处,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感恩自己身边的人。

三、借童趣充满鲜活的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主要面对的是学生,由于学生的特性和心理特征,具备较强的探索能力,所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探索精神才能够确保课堂的童趣性。

(一)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进入小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生活经验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教学《乡风乡俗》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广州人喝早茶时的情景呈现出来,促使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索喝早茶的风俗、习惯。由于视频中的场面展现的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本土情境,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可以与同学交流的话题,通过观察与演示,很快弄清广式早茶并不是简单的吃早餐,而是有很浓地方文化色彩的;小小早茶包含了亲情、友情,也是文明社交的一种形式。这堂课,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引导下,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特征,享受到文化的感染、教育,实现以情育人的目的,促使学生知识、实践的统一。

(二)通过真实的生活实践进行教学

生活与教育之间息息相关,教师应该积极引进生活步入品德课堂教学中,促使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自然。例如,在《家乡水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水资源现状,明确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用水”在学生的学习中经常听到,但是,如何突出教学优势,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教师需要探讨的重点。我针对这类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东濠涌、荔枝湾的水资源现状,在这个时候将“节约用水”引入大家的视野中。教师应该将本土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关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街头访问、参观东濠涌博物馆,让学生对东濠涌有直观的认识,对东濠涌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因此,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开展针对性教学,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给学生积极的品德教育。

四、结语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不断强化品德课堂理念,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本位”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有些做作,但是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大胆实践、理解童心、亲近童心、珍惜童心、尊重学生,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就能使课堂童影绰绰,充满生命活力,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 李翠玲.童真童趣 乐学语文——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探索[J].现代交际,2014(11).

[2] 夏华娟.传统节日题材“童趣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2).

[3] 陳青梅,彭顺礼.激活童真童趣,打造活力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4(5).

[4] 班华.提高小学品德课效果的有效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5).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童真童趣
童趣
华丽追梦者
蓝湖童趣
萌趣圣诞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童趣游乐场
回归童真季
童趣照相薄
童心童乐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