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燕 杨献军 叶鹭萍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原发性高血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11日-2016年12月15日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失眠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耳穴埋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失眠患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分值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 耳穴埋豆; 原发性高血压; 失眠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4-0119-02
失眠又被称为睡眠失常,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深度不足及睡眠时间不足,导致患者未能消除疲劳感,严重消耗了患者的体力与精力,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还给患者学习、工作带来了痛苦[1]。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部分患者常伴有失眠症状,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耳穴埋豆是一项中医操作,采用中药白芥子、王不留行籽,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对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2]。本研究观察耳穴埋豆对原发性高血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11日-2016年12月15日在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失眠患者12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我国2010年颁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失眠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1)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2)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3)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纳入标准:(1)经确诊符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经确诊符合失眠患者;(3)年龄>30岁。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者;(2)对胶布过敏者;(3)糖尿病伴有自主神经病变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失眠病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了解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再根据其不同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3]。(2)环境:病室环境安静,光线暗淡,温湿度适宜。(3)生活起居:指导患者作息规律,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睡前饮一杯热牛奶,睡前温水泡脚。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耳穴埋豆治疗。(1)定位耳穴:主选穴位为交感、心、神门、降压沟,体质虚弱者加脾,心烦易怒者加肝。(2)压豆法:取患者舒适体位,操作者采用探棒在所选穴位内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方式寻找敏感点,并采用浓度为75%酒精棉签对患者耳穴部位消毒2次,待干,将王不留行籽贴贴敷于所选穴位,并采用拇指及食指指腹对穴位按压数次,直至患者感到胀痛或疼痛感为宜[4]。在进行耳穴埋豆治疗时,告知患者如有出现胀、痛、酸等情况均属于正常现象,并指导患者按压耳豆3~5次/d,1~2 min/次,治疗时间以2 d为1个周期,共治疗5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将本次应用量表中的因子2、3、4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作为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的依据。(1)因子2:患者睡眠潜伏期=进入睡眠状态-上床时间。计分标准:≤15分计0分,16~30分计1分,31~60分计2分。(2)因子3:患者睡眠持续性=完全入睡-睡眠途中醒来的时间。计分标准:>7 h计0分,>6 h且≤7 h计
1分,5~6 h计2分,<5 h计3分。(3)因子4:患者习惯性睡眠分值=实际入睡时间/床上时间×100%。计分标准:>85%计0分,75~84%计1分,65~74%计2分,<65%计3分。(4)PSQI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因子6+因子7总分相加。每个因子对应量表按0~3分计算,0分指没有困难,1分指轻度困难,2分指中度困难,3分指中度困难,累计各因子成分得分为PSQI的总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因子2、因子3、因子4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原发性高血压失眠的危害及原因
原發性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之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易导致患者出现中枢神经、内分泌失调,心、脑、肾、体液等功能发生异常的情况。文献[5]研究认为,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所致。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受到失眠的困扰最为明显,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易醒、入睡困难等,而导致高血压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所引起的头晕;交感兴奋(心缩力增强、心率加快,骨骼肌的小动脉扩张,血管收缩);体液调节(升高血压的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钠与高血压、遗传学说、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与高血压等因素[6]。
3.2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中西医理论依据
耳穴埋豆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中医操作,是由中医学传承的一种疗法,从生理学方面来说,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含有五脏六腑、肌肉、组织、骨骼等敏感穴位,从经脉走形方面来说,耳周围具有人体六条经脉循行,且耳朵能与人体经络和脏腑相连接,因此耳朵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紧密相关。从现代医学角度,耳朵具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其穴位与大脑皮质和内脏紧密相关,耳穴埋豆疗法能够通过末梢神经传导至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从而对病理兴奋灶起到抑制作用,有效抑制了患者的大脑皮质兴奋神经,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7-8]。
3.3 本研究选穴依据
心穴具有治疗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的功效;神门穴具有帮助入眠、补益心气、安定心神、调节自律神经的作用;交感耳穴具有调整胃肠、益心安神、调整胃肠、滋阴清热、行气降逆、利水解毒之功效;降压沟可帮助患者降压[9]。心穴主要是对人体睡眠持续性具有改善作用,对半夜易醒患者能够起到安稳睡眠的作用;神门主要对患者习惯性睡眠期具有重要作用,患者不能入睡时或感到心烦等多种症状未能达到良好的睡眠效果时,能够帮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而交感及降压沟则对患者睡眠潜伏期具有良好作用,能够使患者尽快进入睡眠,在患者失眠期按摩该穴位能够使患者快速达到入睡[10-12]。以上穴位针对高血压患者失眠的原因配合运用,缩短了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提高了患者睡眠持续性,提高习惯性睡眠分值,使PSQI总分降低,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失眠患者,选取心、交感、神门、降压沟进行耳穴埋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彦平,王孝萍.耳穴埋豆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5,33(2):47-48.
[2]曹胜兰,刘莹,黄璜,等.耳穴埋豆加中药泡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症候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9):79-80,85.
[3]刘杨.降压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998-999,1003.
[4]赵吉华,朱静娟.耳穴埋豆和涌泉穴按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8):1337-1338.
[5] Soria-Guerra,R E,Ramirez-Alonso J I,Ibanez-Salazar,A,et al.Expression of an HBcAg-based antigen carrying angiotensin Ⅱ in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as a candidate hypertension vaccine[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14,116(2):133-139.
[6]宫欣茹.耳穴埋豆法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91-4192.
[7]江茜芸.吴茱萸涌泉穴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高血压3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1):69-70.
[8] Rieko Y,Telma M N,Toshiharu F,et al.Pimobendan improves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contraction and attenuates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rats with monocrotaline-induc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nics,2014,41(2):173-180.
[9]柴先慧,刘劲松.耳穴埋豆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135-136.
[10]陈瑶.穴位指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11]范良,孔壮.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研究[J].中國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0):1425-1426.
[12] Peng C Y,LI J Q,WU Q 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57 cases of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treated by fire dragon moxibustion[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5,31(6):85-86.
(收稿日期: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