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对进行手术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6-13 02:48牟冬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计划性胃管胃肠

牟冬梅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医院,重庆 402764)

临床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直肠狭窄、胃肠道肿瘤等胃肠疾病患者常进行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后,为其留置胃管、导尿管等。为了确保胃肠疾病患者接受手术的效果,防止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应对其进行有效的管道护理[1]。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的针对性较强,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进行手术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管道护理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对进行手术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医院进行手术的114例胃肠疾病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27~78岁,平均年龄为(47.5±4.3)岁;其中,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4例,有胃癌患者16例,有直肠狭窄患者17例。在循证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龄为25~79岁,平均年龄为(47.4±4.4)岁;其中,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0例,有胃癌患者18例,有直肠狭窄患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根据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在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均对其进行口腔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对进行手术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管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此类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较高。根据循证问题在万方、中国知网中搜索相关文献,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循证护理方案。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评估其是否存在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非计划性拔管高危因素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其床头放置安全警示卡,以提醒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严防患者在手术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在手术后留置各种导管的必要性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嘱患者家属确保患者各个管道的通畅,如果出现管道堵塞的情况要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进行处理。3)护理人员为患者选择弹性好、无异味的硅胶胃管进行插管。在为患者插胃管时的动作要轻柔,要适当地增加插入胃管的长度,使插入的胃管接近其幽门部,以防其鼻饲液返流。插管成功后,使用系带在患者上唇靠近鼻腔的0.5 cm处系住其胃管的外端,并进行打结。然后将系带在患者的头部缠绕1圈,将系带固定在其耳后。在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前,护理人员要检查气囊的质量。在插管时要先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防气囊因张力过大而发生破裂、脱出。妥善固定患者的导尿管,将导尿管置于患者身下不易被其触碰到的地方。4)进行手术后,护理人员仔细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意识不清、出现躁动的患者,使用约束带约束其四肢。定期检查患者约束带的松紧度及局部皮肤的情况。5)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鼓励、安慰的语言缓解其负面情绪。告知患者呼叫器就放在其可以接触到的地方,以增强其安全感。6)护士长在科室内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增加夜间值班护理人员的数量。护理人员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拔管的动态信息,遵医嘱为符合拔管条件的患者拔除留置导管。在夜间,护理人员增加巡视的次数,重点关注存在非计划性拔管高危因素的患者。7)医院定期对本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对进行手术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管道护理的方法、预防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方法、对此类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并使其认识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其业务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对护理效果的评定标准

1)接受护理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症状。上述量表的满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症状的程度越严重。2)统计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3)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调查表的满分为100分。得分≥9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得分为60~89分,表示患者对护理一般满意;得分≤59分,表示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SAS、SDS及VAS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循证组患者SAS、SDS及VAS的平均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SAS、SDS及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SAS、SDS及VAS评分的比较(分,±s)

?

2.2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循证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循证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对胃肠疾病患者进行手术后,常为其留置胃管、导尿管等。研究发现,进行手术的胃肠疾病患者在留置各种导管期间,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包括导管脱落和患者自行拔管)。此类事件的发生可影响胃肠疾病患者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实施循证护理可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价值[4],将以往被动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护理工作模式,促使护理人员主动思考,积极地查找护理依据,不断优化护理措施,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对进行手术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管道护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计划性胃管胃肠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