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构音训练的效果分析

2018-06-13 02:48范培武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构音治疗师病患者

范培武,李 斌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几率较高[1]。据统计,在我国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44.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碍的症状[2]。此病患者可出现咳呛、进食困难的症状,而且极易罹患吸入性肺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其预后。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其吞咽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构音训练的效果比较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构音训练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 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在入院后,这些患者均接受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纤维内镜检查,被确诊患有吞咽功能障碍。这些患者的意识清醒,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6例;其年龄为3l~72岁,平均年龄为(51.3±11.7)岁;其中,伴有构音障碍的患者有19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其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为( 50.7±11.0)岁;其中,伴有构音障碍的患者有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构音训练。具体的方法如下。

1.2.1 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 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是:1)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在进行针刺治疗时,让患者取仰卧位,取其百会穴、风池穴、翳风穴、廉泉穴、合谷穴等穴位。对所选穴位的皮肤表面进行常规的消毒,对这些穴位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2)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舌部训练。告知患者张口,指导其左右摆动舌体,以锻炼其舌体的灵活性。使用舌压板、勺子对患者的舌体施加压力,引导其做舌抵抗训练,或指导其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伸舌的动作。每次训练15 min,每日训练3次[4]。用冰棉签刺激患者的舌根及咽喉壁,进而训练其空吞咽能力。每次训练10 min,每日训练2次[5]。3)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呼气、吸气训练,以锻炼其咽颈部屈肌、颜面肌的肌力。每次训练10 min,每日训练2次。4)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口唇训练。指导患者将双唇尽量向两侧展开,然后放松;指导患者将双唇呈“O”形,然后放松[6];指导患者半张开口唇,然后迅速闭合口唇;指导患者全张开口唇,然后逐渐缩小口型;指导患者将口角向两侧展开,使上齿贴下齿,让气流从齿间通过[7]。每次训练15 min,每日训练3次。5)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进食训练。在患者用餐时,为其取健侧卧位,将碎状、糊状或流质食物放到其舌体的后半部(该部位对食物最为敏感)。严格控制患者食用食物的温度(以食用冷食为宜)、进食的速度(以缓慢为宜)及进食量(每勺的食物量以3~5 ml为宜)。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适当地为其增加每餐的进食量。进食结束后,在患者的口腔内会有食物残留,应教会其咳嗽的方法,并为其清洁口腔。

1.2.2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构音训练的方法 1)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口腔部位的协调性欠佳,其唇舌的运动速度、运动力度及幅度均可受到影响。康复治疗师在指导此病患者进行构音训练时,应先从舌根音、舌尖音、唇音等发音训练着手,指导其进行各类音的转换训练,期间注意控制其发音的速度。在指导此病患者进行构音训练时,应合理设计音节,可先指导其发“ ba-baba”、“da-da”等音,然后再配合口形的变化,指导其发 “ ba”、”bo”等音。在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转换训练时,可指导其发“ ba-da-bada”、“ba-da-ga”等音。同时,可通过击掌、打节拍器控制其发音的速度。2)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声门关闭不全的情况。应指导此病患者进行持续发音训练,让其发“ai”、“ au”、“ ca” 等滑音。同时指导此病患者进行音调训练。例如,在患者发元音时,告知其要按照从低音到高音的顺序进行发音,以促使其声门闭合。每次训练15 min,每日训练2次。3)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舌骨上抬困难的情况。可指导此病患者发“ ka”、“ ga”等舌根音,以增强其舌骨的力量。每次训练15 min,每日训练2次。4)此病患者可出现软腭无力的情况。可指导其发“a”、“ ga”、“ ka”、“ ha” 等短促有力的音,每个音累计训练100次。康复训练师应将患者每次进行构音训练的成果记录下来,据此为其制定下一阶段的构音训练方案。并将新制定的构音训练方案的内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提高他们的配合度。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治疗4周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以对其吞咽功能进行分级,进而评估其临床疗效[8]。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的方法是:先取适量的温水让患者饮下。在患者饮水的过程中若未出现异常情况,可协助其取坐位。然后取30 ml的温水,让患者一口饮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的情况。吞咽功能的分级标准是:(1)Ⅰ级。患者在饮水的过程中未发生咳呛,能够一次性将水喝完。(2)Ⅱ级。患者在饮水的过程中未发生咳呛,需要分2次将水喝完。(3)Ⅲ级。患者可以一次性将水喝完,期间出现咳呛。(4)Ⅳ级。患者在饮水的过程中频繁出现咳呛,不能将水全部喝完。本次研究对象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为Ⅰ~Ⅱ级。(2)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症状有所改善,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为Ⅲ级。(3)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症状无改善或在加重,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为Ⅳ级[9]。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10]。总分为5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其吞咽功能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平均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其吞咽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其吞咽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1]。此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其预后。研究发现,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上常对其进行康复治疗[12]。

中医认为,由脑卒中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病症在患者的咽部,而病位则在其脑部。故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应对其颈咽部的穴位进行针刺,以刺激其脑部通向咽部的经络,从而起到通经活络、利咽通窍的作用。

吞咽是指食物经口腔、咽部、食管进入到消化系统的过程,可分为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及食管期。吞咽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口腔期。口腔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流涎的症状。此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食后,食物易堆积于其患侧面颊的口腔内[13]。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宜食用流质食物。流质食物在此病患者的口腔内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流质食物在此病患者的口腔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易被误吸入患者的呼吸道,从而使其出现呛咳[14]。研究发现,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构音训练,可以增强其口唇的闭合能力、口腔肌肉的力量及运动的协调性,提高其舌头的灵活度,促进其中枢神经重组,进而改善其吞咽功能[1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构音训练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构音治疗师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