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䶮虎
(潞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潞城 047500)
单纯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临床上,进行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逐渐取代了常规的阑尾炎切除术,成为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首选手术疗法[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潞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这2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对照组106例患者中,有男62例,女44例;其年龄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30.29±4.28)岁;其病程为6~24 h,平均病程为(12.32±2.35)h。在试验组106例患者中,有男63例,女43例;其年龄为18~44岁,平均年龄为(29.62±4.14)岁;其病程为7~24h,平均病程为(12.52±2.21)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B超检查,确定其病灶所在的部位。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案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在其右腹部麦氏点处做一个长约6 cm的切口,用拉钩钝性分离其腹横肌、腹内斜肌,将腹膜横向切开,充分暴露阑尾。对阑尾系膜进行结扎并将其切断。结扎阑尾的根部并进行荷包缝合,切断阑尾,对阑尾的残端进行消毒,将其包埋于盲肠壁内。清理腹腔,常规缝合腹膜、皮下组织及皮肤[2]。在术后为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为试验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案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在其右腹部的麦氏点处做一个长约1.5~2 cm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腹膜。用拉钩牵开切口,用卵圆钳将阑尾及阑尾系膜钳夹至切口附近,常规切除阑尾,缝合腹膜、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比观察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临床疗效。在术后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将其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可、差。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94.34%(100/106),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77.36%(82/10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为(52.45±13.41)ml、手术的时间为(57.36±11.28)min、术毕至排气的时间为(28.25±2.15)h、住院的时间为(3.28±1.12)d。对照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为(94.55±23.31)ml、手术的时间为(82.66±11.64)min、术毕至排气的时间为(36.41±3.02)h、住院的时间为(5.52±1.35)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毕至排气的时间(h)住院时间(d)试验组 106 52.45±13.41 57.36±11.28 28.25±2.15 3.28±1.12对照组 106 94.55±23.31 82.66±11.64 36.41±3.02 5.52±1.35
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可耐受的右下腹部剧烈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3]。此病患者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其病情可进展为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其治疗难度可显著增高。
阑尾切除术是根治单纯性阑尾炎的唯一疗法。对此病患者实施常规的阑尾切除术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存在创伤性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切口愈合后美观性差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首选术式。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94.34%(100/106),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77.36%(82/10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创伤性较小,可促使其在术后较快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