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增武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无症状心衰是指患者存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情况,且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但未出现心衰症状的一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衰的几率较高。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一旦发生无症状心衰,就会导致其心功能逐渐减弱,严重时可致其死亡[1]。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门诊近年来接诊的62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诊断标准,其就诊时的LVEF均低于50%,且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对阿托伐他汀过敏及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排除患有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及肝肾疾病的患者。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有14例(占45.16%)和17例(占54.84%);其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61.63±2.35)岁;其无症状心衰的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5.06±0.68)年;其中,心衰严重程度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分别有4例(占12.90%)、16例(占51.61%)、9例(占29.03%)和2例(占6.45%)。在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有13例(占41.94%)和18例(占58.06%);其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为(61.75±2.83)岁;其无症状心衰的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为(5.24±0.72)年;其中,心衰严重程度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分别有5例(占16.13%)、15例(占48.39%)、8例(占25.81%)和3例(占9.68%)。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螺内酯及呋塞米等)、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对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用法是:口服,40 mg/次,1次/d,连续用药12个月。
进行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超检查,观察并比较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患者NT-proBNP的水平越高,表示其心衰越严重。进行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越远,表示其运动耐力越好。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及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和LVES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LVEDD(mm)LVESD(mm)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1)56.65±3.23 44.32±2.18#*46.56±2.12 36.53±3.22#*43.34±3.23 51.29±2.27#*对照组(n=31)55.94±2.29 49.94±1.28#45.94±2.09 41.19±1.24#44.18±2.17 47.49±3.08#
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T-proBNP的平均水平为(711.29±32.23)pg/mL,对照组患者NT-proBNP的平均水平为(709.38±35.49)pg/mL,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的平均水平为(393.39±23.39)pg/mL,对照组患者NT-proBNP的平均水平为(514.39±29.27)pg/m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的平均距离为(250.45±17.34)m,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的平均距离为(255.49±18.38)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的平均距离为(393.23±31.27)m,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的平均距离为(299.96±22.39)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常见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临床研究表明,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减弱其心室的充盈度,从而易导致其发生心力衰竭[2]。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发生心肌缺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研究表明,用该药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能起到调脂的作用,从而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减轻其心肌重构的症状,并能预防其发生肥厚型心肌病[3-4]。在本文中,笔者在对31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张中潇等[5-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