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测结果和试题命制论福建高考语文学科的补短板(下)

2018-06-13 03:39李都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选项试题考查

李都明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 漳州 363000)

上篇对福建省语文科高考出现的短板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此,新一届毕业班高三语文在按照《考试大纲》所列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复习的同时,应强化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应考的必备知识的积累和关键能力的训练。

第一,加强课堂内外的阅读指导,指导学生积累必备知识

顾之川先生在谈及未来的语文考试时指出,试卷将“拓展试题材料来源”“广泛的阅读视野”“将成为语文考试的考查重点”。[1]这个“未来”其实并不遥远,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所呈现的材料的丰富性就已露出端倪。“语言文字运用”2017年福建考生为什么考得不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面不宽,缺乏阅读视野。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语料新鲜,即选料多取材于反映当下社会的文章。如果学生缺乏阅读视野,对当下的社会生活缺乏认知,就难以具备对新鲜材料意义联想的能力。2017年成语使用考不好,其实并不是考生不懂得“重整旗鼓”“意味深长”“层出不穷”“守正不阿”“踌躇满志”这些常见常用的成语意思,而是他们对这些成语使用的认知在陌生语境下变得模糊,从而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语文试卷虽然只有八九千字,但几个文本和语言文字运用所选用的语言材料内容丰富,阅读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包罗万象,这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具备的。

对此,教师可以定期定量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不断拓展视野。这既可以积累语文体验,又能够获得自身经历所不及的人生经验;也可以在试题的讲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调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参与到文本和试题的阅读中来,也可通过阅读得来的间接经验帮助学生去感知和理解这些语言材料。也就是说,高考所选用的文本有些尽管比较陌生,但不可能与考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完全脱节。因而,高考复习时间虽然紧,但还是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与高考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如论述类,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选用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字;根据2017年全国3套试卷两套考查散文阅读一套考小说阅读的情况,文学类的应兼顾小说与散文,并注意题材的多样性;文言传记的复习不一定都是试题训练,实践证明,选用一些不同题材的文段供学生阅读,对学生应对高考非常有用,文段可以浅易的为主,但应兼顾有一定难度的。此外,还应当精选一些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正面传递价值观念的新闻等供学生阅读。考虑到现代新闻作品文字质量良莠混杂,可以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中选择。当然,只是布置学生去读不一定有效果,一周应该要有一个阅读交流会,教师也可以进行应考的指导。这一些虽然说是应对几个短板,但对于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第二,加强信息分析与整合能力的训练,注重推断能力的培养

信息的筛选、分析、整合与推断,是高考语文坚持多年的命题方式,多见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与往年比,2017年这两个文本的命题发生了变化:论述类内容跨段的选项越来越多,而实用类则呈现出一个选项对应一个段落,或者几个选项对应一个段落的命题方式。选项的内容跨段则意味着选项的信息杂内容多,理解判断需要把控全文的多种信息,容易被干扰,难度就比较高;而选项集中在某一段落就比较容易把握,原文信息与选项内容也比较容易对比。因而,2017年论述类和实用类的文本对考生来说都比较陌生,但论述类的得分比较低。复习中必须注意的是,2017年的实用类虽然也像往年一样,以非连续性文本来呈现阅读材料,但是文本的格局与往年大不一样:往年是人物传记,文本有主次之分;2017年则是以调查报告为主的多种文体的集合,文本没有主次之分,且第一次运用文字与图表搭配的方式来呈现,明确“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2]对于这种阅读材料以全新方式的呈现,高考一般都会根据命题的平衡原则,注意控制试题的难度。也就是说,2017年实用类试题的难度不高并不等于2018年不会变化。由此,实用类文本阅读2017年虽然不是福建省的短板,但是其基于对信息的分析与整合能力的命题方式一样值得重视。

根据研究,应对这类基于信息分析与整合能力的考查的试题,大致有两种思维训练方式:一是辐射式,即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某个观点,搜寻文章的相关内容(论述类则是论述),分析这些内容是如何表明(论述类则是论证)观点的。二是集合式,即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文章相关内容,概括其表述的观点。这种对文本走来回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实用类的结构特点、克服论述类的畏惧心理,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分析与整合能力。此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原文信息加工与选项内容的一致性、等值性,也有助于学生对这类试题的解答。

但是,要应对议论文阅读试题中逻辑推断一题,信息的筛选、分析、整合能力只是一个基础,因为试题还涉及关联复句和逻辑知识。请看下面2017年全国I卷的第3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试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照原文,A项涉及第一段,B项涉及第三段,C项涉及第二、三段,D项涉及全文。也就是说,对C、D两项的说法是否正确的判断分别需要在不同段落和全文进行相关信息的搜寻、锁定、分辨、提炼和对比,同时选项并不是以陈述的方式来表述“说法”,而是用关联词语构成推断的方式来表达,需要完成的任务多、难度高,这也是这道试题在全卷中得分率最低的原因。因此,对付这类试题,既需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答题时调动有关关联复句的知识,也需要适当地给学生补充一些逻辑知识。这方面的问题,邹春盛先生在他《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层次”教学框架刍议——2017年全国卷语文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及教学启示》[3]一文中有专门的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应对逻辑推断一题,只靠刷题,只是把多年来应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强加因果类”“无中生有类”“以偏概全类”等错误判断模式教给学生是不能奏效的。

第三,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赏析能力

2017年文学类文本得分率较低的是结构分析,古代诗歌阅读得分率较低的是赏析选择。请看下表

(表1):

表1 2017年文学类文本得分情况

尽管小说文本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由于选择题从考生所熟悉的开头写法、思想感情、情节理解、主题几个角度命题的分析鉴赏,所以得分率不低。而“谋篇布局说明”与“结尾艺术效果分析”两道试题得分率比较低。这两道试题所考查的“分析作品结构”能力也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但为什么平均分这么低呢?一是试题从结构艺术效果设问的角度新,教学中准备不够;二是高考复习多停留在“小说”这个概念上,没有具体到高考常考的微型小说的特征。如果能够根据微型小说的特征进行复习,再怎么样也不会忽视结构分析,因为构思的新奇是其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这也暴露了小说文本复习的薄弱环节。可见,小说复习不能仅仅依靠教辅材料就已经考过的试题来阐释考点进行训练,而是应该根据微型小说的体式特点指导学生读懂小说。

因此,小说的复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这一篇”小说。每读完一篇小说,能够回答几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对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包含小说的内容、主题和艺术构思等。学生阅读能够回答这几个问题,也就大致把握了小说,也就具备了回答问题的基本要素。其次,考点复习可以逐个过关,但不要孤立地看待考点。在高考复习中,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文学类阅读的考点逐一进行复习,这无可厚非,但每个考点的复习均应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读懂小说,在手法的复习上注意指导学生对艺术效果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国三套试卷,其他两套选用的是散文,所以复习应该兼顾这两类文体。

古诗赏析选择题虽然时隔多年重新出现,但2017年的试题也不能说难。此题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大多数的考生认为A项(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的赏析不正确。这说明大多数的考生没有完全读懂这首诗,不能领悟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情况也可以从简答题(对诗句的鉴赏)考生答案中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忽略与错答得到证明。实际上,2017年的这两道试题,都必须在准确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基础上作答,才能答得准确、完整。因此,古代诗歌阅读的复习可以进行各种题型、各种手法的训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指导与训练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读懂诗歌的能力。

所以,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应把根据文体特征读懂“这一篇”作为首要任务。尽管复习时间很紧,也应在试卷的讲评中强化对文本阅读的指导;注意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直面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从文本理解、要点分析、答题思路诸多方面进行指导。

[1]张开.强化育人突显改革——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述评[J]. 中学语文教学,2017(7).

[2]顾之川. 语文考试改革新进展[J]. 语文学习,2017(3).

[3]邹春盛.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层次”教学框架刍议——2017年全国卷语文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及教学启示[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猜你喜欢
选项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跟踪导练(四)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