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亮/Shao Liang
作为天津美术学院学刊的执行主编,我经常往返于京津,本次展览有幸得到老朋友于洋先生的邀请,作为嘉宾列席展览开幕盛况。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艺术展览,很多艺术创作者我都未曾谋面,但同时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当代艺术活动的刊物编辑,许多创作者我业已早闻其名,其中颇有一些也是本刊近年来关注的好朋友,这是一个对我而言充满着陌生而又熟悉、充满着活力更不乏惊喜的一个年轻人的展览。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在开幕式上表示,国家艺术基金始终把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搭建施展才华、抱负的空间和平台,“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和宗旨。“这次展出的作品就是对艺术基金工作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次巡展,在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的800多个项目当中,挑选了2014、2015、2016年结项成果中的精品力作,计244人,499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入围的作者作品,就是当代中国艺术当中年轻力量的最重要的代表,同时,以这样的力度去支持青年艺术创作的发展,政府的举措力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也是空前的。
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是艺术批评艺术鉴赏领域的长期参与者,我在这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首先感到的是一种莫名的震动。震动于时代飞速发展之下年轻人的敏感和年轻人的进步。与20年前、10年前的同类型展览相比,今天的年轻人体现出了更强大的活力和能量,他们使用的媒介更加多样,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更加多样。同时,对于这诸多新的年轻力量的日益包容和鼓励,也体现出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高度本身也在日益变大变强。
据展览的策划者于洋教授所说,本次展览以作品的艺术水准与学术质量为重要指标,兼顾艺术门类的全面性与地域板块的均衡性,力求全景式地展现作品整体学术面貌的高度与广度。展览按照作品题材与风格,以主题逻辑为线索,分为“历史国魂”“吾土吾民”“都市景观”“林泉造物”“翰墨心印”“影像叙事”六大主题板块,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现新时代中国美术新生力量的艺术思考与创作实力,呈现中国青年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潜能,相对全面、集中地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美术的创作生态与学术旨归。
这样六大板块的分类,让我们在千头万绪的年轻人的思想中看到了某种主旋律的头绪,也从年轻人执着的创作中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新一代的脊梁。今天的年轻人,心中有关乎自己家园和整个祖国山河的美丽梦想,同时也能在都市景观中寻觅心灵的桃源,在林泉翰墨的熏陶中关注当下,并且能够积极地吸收新的创作方式、叙述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表达,这样的展览美好得让人迷醉,因为它汇集的都是最美好的声音,那些来自华夏各地的最有艺术创作力的年轻人由衷发出的声音。
当然,这样的学术归纳,既成功说明了当前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下的年轻人创作状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这个展览也存在其自身特性所必然带来的一些未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展览必须是一个成绩汇报展,因此,这样的展览必然需要包含不同的层面,“艺术门类的全面性,地域板块的均衡性”都需要兼顾。如此一来,不论各个参与者自身水平如何,都多少会暴露出一些目前中国文化区域尚未平衡解决的问题:比较偏僻的地区的年轻人对于最新艺术理念的理解上难免有迟缓;不同地区之间的艺术风格、画面套路难免有各种隔阂,这些情况老实说比起10年前、20年前已经进步太多,但作为现象它们仍然存在,并且,在互联网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有一些落后如果不能及时迎头赶上,那么再过10年,差距也有可能变得更大更远。
在这样的意义上,这样的展览成为一则真实的寓言,既关乎中国当代青年的艺术生态,同时甚至关联着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那就是:中国在发展,中国青年人也在高度发展。同时,发展中仍然在暴露问题,这些问题,中国应该有信心克服,也必须去面对和克服。时不我待,我们如果有一刻停留,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一刻的停留或者已差距千里。眼前的欢欣,鼓励着我们需要更努力去改变图强。
彭震中 汉口租界历史建筑之当代水墨 240×160cm
李素芳 山之意 135×9.3×20cm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展览这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在今年当中,“中国艺术新视界”还将在全国多地区进行巡展,国家艺术基金乃至整个中国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振兴民族文化,鼓励青年创作,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艺术的新视界必然更加丰富,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