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龙
(山东省枣庄监狱医院,山东 枣庄277522)
失眠症是服刑人员常见的一种身心疾病,长期不愈可导致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损害,直接影响生活、改造质量。为提高服刑人员的生活、改造质量,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笔者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两方面开展了对某监狱的男性服刑人员失眠症的影响因素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山东省枣庄监狱医院就诊的患有失眠症的男性服刑患者72例,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将其作为治疗组。排除由于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酗酒或药物依赖者。治疗组年龄20~65岁,平均41岁;平均病程1.9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同时在治疗组患者周围的服刑人员中随机选取与其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72 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量表进行评定。①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1]: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共计74个条目。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方面,共计10个条目。③应对方式问卷[1]:共62个条目。
(1)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组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服刑人员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治疗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将治疗组生活质量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方面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社会功能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躯体功能与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r值)
注:▲P<0.05
(3)治疗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将应对方式各因子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应对方式上,解决问题因子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负相关(P<0.05),自责因子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治疗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r值)
注:▲P<0.05
失眠症患者总担心失眠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影响日常生活,又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分别占51%和42%)[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失眠引发的临床症状随失眠的加重而加重,导致服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全方位受损,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改造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发现,客观支持越多,社会功能评分越高;躯体功能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可见,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服刑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减轻心理症状,最终提高生活、改造质量。总之,对失眠症服刑患者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是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研究通过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解决问题因子与躯体、心理功能呈负相关,自责因子对躯体、心理功能呈正相关。服刑患者日常问题表现为猜忌心重、人际关系多不和谐,易自责和焦虑;同时过分关注失眠问题,情绪多焦虑紧张、遇事不能理性应对,过于看重失眠对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多采用机械、人为的方法控制睡眠和负性暗示行为,从而加重失眠症状。总之,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应激反应的负性作用,对服刑患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给患者提供指导,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有学者认为,对于一个监狱化的罪犯来说,其人格主要变化为依赖性增强、受暗示性增强、思考能力下降、惰性增强[3]。因此为服刑人员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引导其采用正确的应对疾病的方式十分必要。通过此次研究,笔者认为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心理干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
[2]李融,蔡志强,侯钢,等.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科学,2002,11(5):530-531.
[3]蔡墩铭.矫治心理学[M].台北:正中书局,19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