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核心在于反复地练习,而与新加坡、香港等以英语为官方办公语言的地区相比,我国英文教学和学习环境欠缺,学生实际练习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对于听说要求极高的翻译、商务谈判、社交等方面的能力训练,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不断地强化练习。然而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发展,互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并且在网络空间里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特别是移动智能设备让学生能够与教师、朋友等毫无阻碍地交流。APP应用中大量互动式的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分析了使用APP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以及实施策略。利用APP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建设,需要重点通过内容和互动设计,激发学生持续关注和使用APP的积极性。并且需对课堂理论教学与APP互动教学计划进行协调,不能出现翻转课堂教学的自由化,而导致课程教学的丢失。
【关键词】互聯网+;语言能力;APP教学;大学英语;翻译
【作者简介】何冰(1988.10- ),女,汉族,广西兴业县人,大学本科,广西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与国外之间的交互越来越日常化和普遍化。不仅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工作和生活,我国居民海外旅游、工作、生活或经商的规模、频率都在快速增长,例如2017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1.3亿人次,同比2016年增长7%;出国留学超过60万人,同比增长近12%;此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特别是实体走出去在近几年也高速增长。无论从哪一个领域看,我国正处于大踏步走向国际化开放的时期,我国居民正以自信和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各地。可以预见英文全面普及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英文教学开始真正回归到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的渠道和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范畴,尤其是社交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在英语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语言能力、语言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的训练。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模式多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的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际中能够有效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并且提高学生借助英语学习方法,对跨国文化和习俗有更近一步的了解,从而提升自身涵养和素质能力,以适应在我国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的需要。
尽管英语学习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但考虑到我国社会现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较高的英语水平。我国幅员辽阔、各行业及各地区的实际发展对外语的要求差异较大,且不同高校的专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围绕个人的实际发展需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基础要求,一些院校或专业根据自身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选择较高要求。而对于一些特定专业或学有余力地学生,可以选择更高要求的教学内容。
不同教学要求的区别在于对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能力、书面表达、翻译能力、词汇量方面的要求差异,要求层次越高,这些能力域的要求也越高。基础要求的主要匹配日常交流和简单的题材性的演讲,并能撰写简短的应用文。较高要求则要求基本理解英语广播电视的关键要点和细节,掌握中心大意。能基本听懂英文讲授的专业课程,能够较生动地描述个人经历、情感、观点及事件等;而较高要求则要能够听懂英语国家人士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能够读懂一定难度的文章,并能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集英语国家刊物上较有难度的文章。
以上三个层次的要求仅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参考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及个人发展需要,适当进行调整应用。总体而言,随着我国全球化的深入,居民使用英文的场景和时间大大增加,大学英语教学的平均要求应逐步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练习为辅。以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例,课程主要包括大学1-4级阅读、大学英语1-4级词汇和语法、大学1-4级听力、大学1-4口语、大学1-4级写作。一般每周布置一次作业,教师每次应批改其中一部分,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每学期结束安排考试,但往往考试内容较简单。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已经上线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观看更多丰富的英文素材,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实时连线外教或海外合作教学组织。但与社会对人才英文能力要求及个人发展需求相比,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模式的单一。大学英语每周一般只有两节课,教师不仅要讲授词汇和语法,还要教学发音、英语常识和技巧等,通常教师都用一节课即45分钟来进行讲授,而另一节课则留给学生进行练习或者观看媒体内容。每周一个小时左右的教学十分短暂,还不到一部电影的时间,对于教师而言只能尽量按照教材进程进行讲授,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和扩展。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般化教学内容与自身的个性问题无法匹配,即无法产生激发或点播的作用。此外,短暂的课堂练习学生往往很难快速进入状态,很多学生对课堂活动不积极不主动,转瞬间就到了下课时间。
二是高校教师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与校外英语培训机构的讲授相比,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教学时过于理论化和程序化,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考核一般以四六级为终极工具,而学生考取证书主要依靠自身课后自学。因此教师的教学几乎没有太大压力,只要依据大纲进行教授即可。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热情,缺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环境及需求深入研究,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毫无客气的说,很多学生即使不参加大学英语的课堂学习,依靠自学也能获得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如果要提高到更高要求的水平,则需要英语专业教师的引导和辅助。
三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发。首先是原本讲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沦为以四六级证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很多学生在获得证书后就几乎不再练习英语,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中尽量避免遭遇英语,例如很多考过六级的同学看英文电影还使以看中文字幕为主,单纯依靠英文始终是很费劲儿的。此外,学生在学校里难以获得较好的英文学习环境,一些自发的英语社团或活动的目的性太强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够丰富,无法满足每一个个性化的要求。
三、翻转课堂的定义及特点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顾名思义翻转的是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颠倒的是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的掌控权。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讲授基本的理论或基础知识,而是讲基础训练交由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去完成。课堂上以更多互动的方式对热点问题、痛点问题以及学生普遍兴趣所在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仅作为一个辅助者和旁观者,以学生自发组织和主动参与为主,营造自然而欢快的课堂互动氛围。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课堂教学素材短小精悍。翻转课堂上的互动主题必须剪短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要么是当下学生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要么是对学生实际英语应用场景中具有较强使用性的内容。例如海外热点新闻解读、职场英文应用场景实训、名人演讲赏析、著名电影/音乐片段赏析等。通过控制在一节课内的素材播送,讲学生带入到主题中,激发起学生探讨和模仿的热情;第二是课堂信息传递明确。即通过能够留下深刻震撼和印象的信息,将英语的知识和技巧明确而有力地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印记。第三是学习流程的重构,课堂上的互动教学称为强化、娱乐互动及应用的平台,而基础训练和理论学习则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四、基于APP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关键在解决于时间和主动权翻转后的衔接问题,即要持续保持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和训练的热情及指导可得,以及课堂互动内容和形式与之配合的效率。在移动智能终端和英语教学App的支撑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推广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首先,通过大学英语教学App能够将英语学习社交化和实时互动化,从而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学校和教师作为内容和会员的监管者,仅在幕后进行管理,同时发起一些专题活动或者开设公开课,并為学生引进优质的平台资源,主要是外教和海外合作教学资源。更多地学习和互动由学生自发开展,学生在App中通过英文交友、组织活动、讨论热点、分享情感和体验、社会实践等,通过将教学和应用训练融入到日常的社交和娱乐中,提高学生学习的频率和热情;
其次,通过英语教学App后台的大数据,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进展等进行大数据挖掘,从而为课堂互动内容设置提供指导,并且能通过智能化的内容推送及互动设计,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的提升方案;尤其是能够监控学生在应用的学习行为,如果发现学生在应用中过于自由化,而对计划性的自我训练和提升缺乏意识,则可以通过在App中设置权限分区和等级划分,依据学生考核升级来开放相应的功能。例如教学计划融入到学习类互动游戏中,例如词汇量排位赛、或者英文答题竞技的方式来落实学生的基础训练。
最后,翻转课堂应用后应提高对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考核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前为人诟病的关键在于无法有效推动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翻转课堂应用的支撑下,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能力应要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核出了基础的四六级考试外,还应当对学生的实际口语、翻译和场景应用能力进行现场考核。
参考文献:
[1]陆仲飞.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J].上海翻译,2014(05).
[2]黄旦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
[3]裴琼.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策略研究——以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为背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9).
[4]朱庆.培养与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
[5]王湘玲,王律,尹慧.基于社交APP的翻译移动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08).
[6]韦晓华,李杰阳.BYOD策略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