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卿 徐泽来
区域一体化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的生产分工、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市场的整合。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区域一体化日益升温,形成了高水平和精细化的欧洲一体化、受政治因素拖累而进程迟缓的东亚一体化等不同形式的经验样板。一体化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聚的大陆,近年来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其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积蓄了势能。
作为非洲一体化最重要的思想源泉,泛非主义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的北美黑人后裔基于共同的现实境遇和价值观念,为追求身份认同、宣扬文化自信而发起的一系列社会运动。20世纪中叶,非洲大陆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将泛非主义与非洲民族主义有机结合,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组织)的成立成为非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1973年第10届非统组织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实行“集体自力更生”的方针。1980年4月非洲国家领导人通过《拉各斯行动计划》,提出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设想。1991年6月非统组织首脑会议签订《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计划于2025年建成非洲经济共同体。随后,由于非洲经济整体衰退、债务危机频发以及一些国家政局出现动荡,非洲国家逐渐集中自身力量加强国内建设,非洲一体化一度陷入低谷。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地区一体化蓬勃发展打开机会窗口,2002年非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一体化迎来转机。
新时期非洲国家之所以开始更多地关注区域一体化相关议题,主要出于两方面需要:一是为破解制约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障碍和问题,这些问题并非某个或少数几个国家凭一己之力就能够解决,而是需要非洲国家之间达成共识、协调合作;二是为提高非洲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参与国际竞争、抵御外部风险的整体能力,非洲各国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通过对外发出共同的声音来提升自身影响力。
经济发展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愿望,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非洲国家而言尤为如此。丹尼·罗德里克(DaniRodrik)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将地理因素、一体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一体化关系到市场规模以及参与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以及可能的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潜在利益[1]。由于地理变迁和制度演进均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而言,一体化实际上相对容易实现。从现实经验来看,单一经济结构、碎片化市场和不成体系的产业分工是导致非洲国家经济规模始终有限与国际竞争力欠缺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来促进要素流动、加速市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洲国家各自优势,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从全球层面来看,非洲一体化程度仅次于欧盟,不仅发展出以地理范围划分的各种次区域组织,也建立起了横跨经济贸易、货币金融、传统安全、能源环境和灾害管控等广泛领域的多元化与功能性合作。从现实角度来看,当前非洲一体化进程既具备诸多积极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和阻碍。
2016年“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36个非洲国家中,多达56%的非洲人认为应当实现地区内贸易品与人员的跨境自由流动。在不同的次区域和国家,对此态度有所分化,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国家最为支持,而北部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见图1)。但总体上看,追求更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是非洲大陆的主流态度,也是非洲国家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选择。
图1 非洲国家对跨境自由流动的支持度(2014-2015年)
非洲国家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在次区域层面的经济发展方面同样存在步调不一致的情况。联合国《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显示,近年来非洲内部各次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明显,东部非洲平均增长率连续3年高于其他次区域(见图2)。各次区域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建立统筹协调、布局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与提高区域生产能力水平的必要前提,是非洲地区实现经济多元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基础。当前非洲各次区域经济增速呈明显分化的趋势,区域价值链构建与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加大,并不利于非洲一体化推进与统筹发展。
图2 非洲各次区域GDP增长率比较(2014-2017年)单位:%
非洲一体化较之其他地区最大的特征之一是各种次区域组织的相互交织与并行发展。这既是非洲一体化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也是非洲整体上实现一体化难度过大的无奈选择。一方面,次区域组织过多容易造成制度供给过剩(institutional surplus)和效率低下,在非盟认可的八个次区域组织中,成熟度最高的当属东非共同体(EAC),尽管其成员国之间已经建立单一市场、关税同盟和自贸区,但其内部贸易比重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货币金融领域更未出现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2];再如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虽然对关税减免有着明确约定,但一些成员国在实践中却并未真正履行(见表)。另一方面,不同次区域组织成员国的相互重叠可能导致非洲国家有限的资源被分散化,加大了各次区域组织的整合难度和成本,不利于非洲一体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表 非洲的次区域合作组织
从欧洲与东亚一体化的经验来看,区域一体化的实现程度与该区域主要国家的能力和意愿紧密相关。欧洲一体化由法德两大强国作为轴心驱动,将欧盟打造成为区域一体化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经验样板;东亚一体化则是由东南亚国家发起,受制于中日两国间的历史与现实的争端,各种与东亚合作相关的地区多边机制和对话实际效果有限。从非洲一体化实践来看,非盟作为非洲一体化最核心的推动力量,其自身能力仍然薄弱,有限的决策和执行力无法确保以推动区域一体化为目标的各项政策落地。同时,非洲主要大国对于区域一体化态度暧昧,今年3月在卢旺达举行的非盟首脑特别会议上,尼日尔、卢旺达、肯尼亚和安哥拉等44个国家签署成立非洲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南非和尼日利亚作为非洲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却双双缺席,导致人们对该协议效力及效果存疑。
非洲开发银行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视为非洲经济一体化程度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前者是区域一体化的物质基础,对区域内和全球贸易形成支撑,推动内陆国家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内包容发展,降低能源和通信成本。后者能够更充分地发挥非洲的比较优势,提升非洲的全球竞争地位。与非洲经济发展的逻辑一致,当前非洲一体化进程虽然具备诸多积极因素,但受其自身条件的制约,如不借助外部力量,非洲一体化将很难实现迈向更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
非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而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则是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两大重点领域。因此,我国不仅是帮助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也在促进非洲一体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中非经贸合作实践中,有必要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化两方面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为推动非洲一体化、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非洲内部贸易长期低位徘徊的主要根源,其比重仅为非洲出口总额的11.5%[3]。为此,非盟制定的《2063年议程》提出了通过打造高速铁路网和交通廊道以连接非洲国家政治和经济中心的构想。非盟和非开行的《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PIDA)设定了建成高速公路3.72万公里、铁路3.02万公里、输电线路1.65万公里和港口运输能力13亿吨的目标。然而,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据相关测算,若要满足非洲生产性领域投资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每年至少需要超过2000亿美元的开发性融资。目前,非洲已成为我国在海外的第二大工程承包目的地,2011年5月非洲开发银行发布《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与非洲一体化》报告,对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对于非洲一体化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4]。未来,我国应继续推动中非港口、航空、管网与通信等大型互联互通项目,促进中非产能合作便利化;积极探索和引导中资企业通过PPP投融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以及与能矿资源开发配套的重点项目;积极对接非盟提出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参与规划中的各类经济走廊以及走廊沿线基建项目的建设运营,带动区域基础配套、物流及产业联动发展。
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不仅缺乏资金,更缺乏具备融资条件的成熟项目。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开发蕴含较大风险,对技术、经济可行性要求较高,因此,一般企业很难成体系、成规模地介入该领域。长期以来,我国“走出去”企业主要以工程总承包(EPC)方式在建设施工阶段参与海外工程项目,对整个实施链条的两端很少参与,特别是前期开发环节存在较大空白。鉴于此,建议积极参与对非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开发,扩大国际承包市场空间和占领高端工程承包市场,带动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参与直接投资和后续运营管理,加快其向高端的资本和技术输出业务转型,形成工程咨询、融资、建造、运营和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条,为孵化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和参与非洲国家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
■ 珠帘白昼 陈宝林/摄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非洲制造业附加值占GDP比例仅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制造业总产值而言,非洲制造业仅占全球的2%,而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过1/3,大力发展制造业及其他工业产业将是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非洲国家已具备发展园区经济的基础条件,通过建设更多的工业园区,吸引更多的工业制造业企业集中入驻,将极大提高非洲制造业水平,提升非洲国家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也有助于非洲地区的协调发展。从我国的角度来看,园区是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当前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压力不断加大,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提升,以非洲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将国内优势产能以产业链形式成规模地转移到相关非洲国家,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制造业的成本压力,帮助更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建议支持商业模式成熟、盈利模式清晰的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抱团”出海,在非洲重点国家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当地制造业水平。
[1]丹尼·罗德里克. 探索经济繁荣:对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 中信出版社,2009.
[2]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Regional Integration Policy and Strategy for 2014-2023,2014.
[3]UNECA. Annual Report, 2014.
[4]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Chines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African Integration,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