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明
分组教学是体育课堂中常见的组织形式,因形式多样、组合多变,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分组运用适当,不仅能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但遗憾的是,受教师能力、教材差异、学生习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施分组教学时常出现队形变化耗时长、组织乱等高耗低效的现象。
常态课时,体育教师更钟情传统四列横队或四路纵队的集中授课方式组织教学,这样虽然“省事、安全”,但与课程标准及小学生学练心理相悖,出现学生喜爱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圈。但自从美国SPARK课程引入国内后,其快速、多变、易操作的分组思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理念相吻合,SPARK中常用的猜拳、脚尖对脚尖、肘关节相碰等分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实施快速有效的分组教学,才能使常态体育课更高效。
一、四年级的“快速跑”分组教学实例简介
1.按四列横队的常规站队分组,开展热身活动,以便于快速进入基本部分的教学。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暖身效果,具备继续学练体育技能的身体条件。
2.将四列横队直接过渡到集体游戏队形,练习“老狼、老狼几钟”游戏。游戏结束,学生呈散点站位,让所有学生就地两手侧平举旋转,碰不到他人即放下,邻近的2名学生组成练习小组,与教师一起练习原地摆臂,提醒各小组采取侧面观察摆臂动作,体验以肩关节为轴,肘关节发力的动作。
3.用前脚掌跳的《石头、剪刀、布》游戏,采用邻近分组不断改变挑战对象的形式重新分组,体会“前脚掌着地”的动作感觉。
通过不断与陌生的学生组成竞赛小组,学生们求胜的练习热情被激发,全班学生在教师规定的单位时间内,要以最快的速度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比赛。没有永远的胜利,更没有永远的失败,学生们都在尽力与周边的同伴换组比赛,无形中运动技能也得到更多的练习。许多学生为了获胜,达到让对手先落地的目地,尽全力用前脚掌发力,努力让自己跳得最高,并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最长的滞空时间;有的学生在跳起腾空后,双手抱住大腿紧紧贴着胸部。学生练得兴致盎然,同伴之间有的不服气,还让其他组的学生来做裁判,一个个都不服输,这样的练习状态,运动技能得以最快的习得与巩固。
4.通过向空中抛出8种(人手1张)颜色卡片,当卡片落地后,所有学生采用爬行(膝盖不得着地)的方法捡拾地上的1张彩色卡片,找到远处相同颜色的彩色标志杆,以最快的速度爬过去,站在该标志杆后方排好队伍,做“会飞的气球”游戏。通过游戏卡片颜色分组,使原来的散点队形,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8路纵队,练习快速跑。
该分组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口令+队列队形”转换方式。新的分组方式,让学生眼睛一亮,手脚并用,爬行、抓牌、按颜色排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速度快、时间短,学生们兴奋不已。
课后学生还兴地跑过来和笔者说:“老师,刚才爬行抓纸牌的游戏太好玩了,以后还有得玩吗?”“老师,这个纸牌可以送给我吗?”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练习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学生间有了更多的机会交往。
此外,在该环节分组过程中,学生专注游戏的同时,因为规定只可以用手脚并爬方式拿卡片,无形中再一次巩固了前脚掌着地的练习,并且达到体能补偿的练习效果。
5.让各组2名学生之间相互猜拳,相邻组赢的人交换,形成新的随机分组,让更多学生进行交往,组织进行“大自然的搬运工”游戏。
再次打乱分组,学生们积极性被再次调动起来,之前比赛中落败的小组表现出求胜的欲望,伙伴的重新组合,同伴间积极商量取胜的方法。猜拳的时候,学生们觉得比较好玩,后来才知道该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猜拳达到快速交换分组。
通过以上“快速跑”课例的分组尝试,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找到了练习的乐趣,之前枯燥的练习内容,分解到若干练习小组中完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课的预设目标。这充分说明分组在课堂中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它既是教与学的呈现形式,同时也是不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小学体育常态课中快速而有效分组的建议
1.服务课堂,合理分组
课堂是教材与师生的综合体,如果说教材是一盆“菜”,那分组就是一堆“调料”,这些“调料”一般由按性别、按群体、按项目或体能、按友伴、按补偿、按晋级、按SPARK理念等7种常用方式组成,“调料”的种类组合以及每种“调料”的用量,都将影响这盆“菜”的最终口味。分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分组时务必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才能发挥分组教学的最大作用。
2.有利分组,提质增效。分组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中等以上负荷的练习,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近几年出现SPARK快速分组理念,虽然有一些现成的形式借鉴,但更重大的意义是给教师打开了一扇思维的窗户,激发教师进行更多分组形式的创新。
如,该节课的“纸牌颜色爬行分组”就是在SPARK理念指导下的新型分组。所有分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教材目标的提质增效。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在分组时要用以下4个“有利于”来指导并优化自己的分組设想,即要有利于新队形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兴趣;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与强度;有利于促进学生间更好的交往。
实践是检验分组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长期的分组教学实践证明,努力做到以上4个有利于就能实现教材因分组变得更有趣味,学生因分组变得更加主动,教师因分组变得更愿思考,课堂因分组变得更有期待。
3.快速分组,功在平时。一个好的分组方法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要想实现快速分组的目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多训练,习惯成自然,用时方能快。
习惯是课堂有序推进的前提,再好的理念,再妙的分组方式,如果没有习惯的保证,一节高质量、高效率的课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师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养成,养成就需要加强分组方法的训练。
如,在平时教学中,当笔者第1次引进猜拳分组时,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猜拳的输赢,而不是按猜拳结果迅速组合成新的练习小组。再如,本课快速跑试教时,在按不同颜色纸牌分组的教程中,部分学生受颜色喜好影响,在实际分组中,将注意力放在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片上,舍近求远,有的学生一人拿几张彩色卡片,没有按最快、最短原则挑选,造成分组时间的耽误。所以要加强引导,通过多次训练,让学生在脑海中强化无论形式多么新颖,应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对应的新组,并按要求站位,便于快速进入下环节的课堂教学。
此外,学生在分组中会与不同的学生交往、合作,学生们性格各不相同,有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容易控制所有人的想法,还有个别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和他人合作,为此,可以通过在每堂课准备活动部分,让学生们轮流带领组内其他学生跑步、做准备活动,期间的所有口令与队形调动全部由当天领操的学生完成,教师对各小组当天带操学生的状态和组内其他学生是否积极配合2个项目进行评价打分,并计入学期末的体育成绩,通过一学期的训练,该班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分组合作能力。
虽然分组的优势众多,但教师也要警惕走向另一种极端,为了分组而分组,不是为了课堂的真正发生而服务,而是表面的浮夸,夺人眼球的“走秀”。因此,广大体育教师有必要注意和加强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将常态课中的分组教学研究更深、更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