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社会交往问题及对策

2018-06-11 11:17王华影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福利院外界自卑

王华影

[摘           要]  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孤残儿童社会交往问题及其成因,并对这个问题提供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孤残儿童;社会交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77-01

孤残儿童指的是身有残障的孤儿,孤残儿童主要生活在福利院中。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主要有四种来源:(1)出生即因被诊断为残障而被遗弃;(2)在家中长大到一定岁数后,因家庭不堪重负而被遗弃,这种儿童一般会有一些家庭的记忆;(3)父母过世无法律监护人而被送到福利院;(4)一些孩子从福利院领养后,由于各种原因由返回院内的。由于孤残儿童特殊的身体和身份,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由于长期生活的封闭性和对外界的认识较少,孤残儿童的自我心理不健康,容易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具体表现为自卑、孤僻、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与人相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对人冷漠、与人沟通交流困难等。有研究表明,相较于正常儿童而言,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明显落后,爱好较少,与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很难发展,学习成绩也较差,而且容易出现多动、违纪等行为问题。

一、孤残儿童社会交往问题

孤残儿童在社会交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极端回避,另一种则是容易恃强凌弱,这在男生中更容易出现。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是,有些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很活泼大胆,在与外界社会相处中却胆小怯懦。

(一)胆怯回避

这类儿童在生活中就比较胆小怯懦、害羞内向,平时言语很少,非常被动,通常都是追随者,很少有自己的主意或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到陌生环境中更是沉默、胆怯,通常跟随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不会跟陌生人主动说话,甚至别人问话也很少回答,表现为缄默不语、行为畏缩。

(二)恃强凌弱

这类儿童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较同伴成熟,在生活中比较活泼大胆、敢说敢做,平时喜欢说话,比较主动,通常是领导者的角色,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比较有主见,但是有时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固执己见,纪律性差,会出现恃强凌弱的现象,容易用身体暴力或语言暴力等强势手段维护自身。

(三)与外界社会交往障碍

这类儿童是前两类儿童的综合体,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会表现出强悍的性格,而在陌生的外界环境中会表现出胆怯回避,出现强烈的反差,这类儿童在福利院集中供养环境中容易出现。

二、孤残儿童出现社会交往问题的原因分析

孤残儿童出现社会交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自卑心理

由于孤残儿童身份特殊,既是孤儿又身有残障,生活中容易产生挫折感,容易形成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体现在社会交往中,就是胆怯回避。但是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点是,那些看来性格强势、恃强凌弱的孤残儿童也很大部分是因为自卑,由于自卑,对自己不自信,需要用外表的强势来掩饰内心的虚弱。

(二)与外界交往少,缺少练习机会

由于孤残儿童大多处于福利院集中供养环境中,又由于自身行动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缺少足够的社会交往练习机会。

(三)缺乏社交技能

很多孤残儿童缺乏社交技能,缺少与人交往的技巧,不会用正确的方法与人沟通。在人际交往方式上比较幼稚,如想和人交往,引起别人的主意,不是主动示好,而是以破坏性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厌恶,从而造成社交障碍。

(四)外界人士对其不正确的态度

外界人士对孤残儿童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由于其残障身份而歧视他们,另一种由于可怜其身世而过度关爱他们,这两种不平等的态度都不利于他们与外界的正常交往。被歧视的时候,人会出现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逃避,躲开这种被歧视的不舒服感觉,但这样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对社会交往胆怯回避;另一种方式就是用暴力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形成强烈的攻击性,这也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而当人受到过度关爱时,不能够正确地评估社交关系,容易造成过度索取、不懂感恩的心态,这也很难建立起正常的社交关系。

三、孤残儿童社会交往问题应对策略

(一)增强与外界社会联系

福利院基本实行的是封闭性的管理,孩子大部分时间是以院内活动为主,学习渠道较为固定,因此大大制约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然而,孩子成长需要不断接收新的刺激,同时孩子需要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环境的刺激,通过刺激可提高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从而增加其对生活的适应能力。相比较而言,福利院孩子的学习渠道和认知范围单调而枯燥。增加孤残儿童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多多练习,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增强社交技能

开展社交技能课程,让孤残儿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交往。

(三)灌输正确的交往理念

在社交中,注意培养孤残儿童正确的社交理念,不因自己的身份自卑自怜,也不要形成“我弱我有理”的错误观念。

(四)以正常心态与其交往

在与孤残儿童交往中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将其作为平等的人格来对待,不歧视也不过度怜悯。

(五)建立健康的亲密關系

由于福利院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工作时间需要一个人照顾多个孩子,难以与福利院孩子形成稳定而亲密的亲子关系,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上有很大障碍。英国鲍尔贝的依恋理论认为,婴儿头三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照顾者产生依恋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顺利度过,没有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就有在以后人际交往中产生重大的问题。孤残儿童自幼与亲生父母分离,具有很深的创伤,很难愈合,需要后期进行更多的努力去温暖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这需要国家福利制度更加完善,也需要福利机构去探索更合理的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昝飞,曾凡林.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行为问题与寄养[J].中国特殊教育,2001(2).

[2]李玲.福利院集中养育的封闭性对孤残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9(9).

猜你喜欢
福利院外界自卑
深山里的部落
福利院的孩子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BABY,COME BACK
日本儿童福利院频传性侵丑闻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长春|大爱筑家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