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凯 张家伟
[摘 要] 近年来,教育大众化发展以及现有各高校不断扩招,对优质生源的争夺也进入了新赛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纸质材料、媒体宣传、现场咨询、官方网站等招生宣传媒介已经日显单薄,如何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构建以网络为媒介的自身宣传平台,打造学校品牌文化,是当前各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走向,需要学校的关注与发展。
[关 键 词] “互联网+”;招生政策;传统宣传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26-02
近年来,在生源获取上,即使是稍有优势的“985”“211”等学校都存在招生压力,而普通高等院校压力更是与日俱增。生源难觅,使生源争夺战成为每年招考的重头戏。依赖于“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媒介、新思路等,全面包装宣传自身形象,推动招生工作的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校发展的必然所在。
一、传统招生宣传模式分析
(一)纸质宣传
纸质宣传材料是传统意义上高校招生的重要宣传资料,较为常见的是印刷好的《招生简章》《报考指南》等,尤其是《高考填报志愿指南》,高中生几乎人手一本,是高校宣传不可落下的阵地。纸质宣传材料运用面比较广,较为传统,但是在空间上还有所限制,难以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纸质宣传已在现代社会明显得显现出自身的劣势。
(二)媒体宣传
媒体宣传是传统宣传过程中较为普遍的,在宣傳过程中,电视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纸质传媒宣传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媒体宣传方式。媒体宣传传播相对纸质宣传更灵活,但是在投入成本上也更高昂,且具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在很多时候,媒体宣传往往是基于招生季节,一旦过了也就取消了,这也导致媒体宣传集中且不给力,仅仅能发挥短期功效。
(三)现场宣传
现场宣传是指在每年高考填报志愿之前,学校都会组织一定的宣传小组外出宣传,参加学校或招办组织的高考咨询会。现场宣传能够直面报考学生与家长,但是有极大的限制,由于高考成绩公布到学生完成志愿填报的时间相接近,学校只能有选择地参加招考会,其目标性不强,且效率较低。
(四)官方网站宣传
进入“互联网+”时代,各高校即使还没有网络宣传意识,也跟风似地成立自己的宣传网站,建立自己的网站主页。尽管官方网站具有品牌意义,且能够长期更新,但是在很多时候,学校对官网的更新较为疏忽,也缺乏品牌规划意识等。只有对该学校已经产生意向的学生才会主动点击进入观看,而对该校本身没有较强欲望的学生,并不会有所参与,难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招生宣传思路
(一)多元性宣传
“互联网+”所带来的转变不仅仅是宣传方式的转变,更在于宣传思路的转变,只有走上更为多元的宣传,才能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发挥推动作用。在“互联网+”发展之下,招生工作不应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要多元发展,全面开花。在传统招生宣传的运用上,应当关注到传统招生宣传方式的优势所在,继续加以运用,同时又要融入新的网络宣传,树立多元宣传意识。不仅仍然需要纸质宣传、媒体宣传、现场宣传、官网建设等传统宣传方式,且更要积极做好。如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断优化与更新,全面推动多元宣传的发展。除此之外,在“互联网+”的发展之下,有新颖的宣传方式出现,如微博等自媒体的宣传,建立学校自己的官博、官微,还有对时下流行元素的运用等,结合网络数据反馈调整传统宣传的着力等,这些都是“互联网+”之下的招生宣传思路所在。
(二)目标性宣传
目标性宣传是指招生宣传要有目标。想要实现准确的目标设定,学校首先需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学术水平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依托网络展开详细分析,此时互联网的作用就被充分显现出来了。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一切都被数据化了,都可以被统计与发现,在招生之前,可以先针对高校自身情况做调研等,进而通过互联网数据分析、网络信息、数据的搜集等,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使招生宣传工作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进。例如,某高校经过数据分析比对,发现报考本高校的学生集中在农村地区,进而分析如何能将自身广告宣传等推进到农村地区,又经过更加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地区的人们使用手机上网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目标群体,着力完善手机网站的建设,能够使招生宣传工作事半功倍。在招生宣传工作中,有目标地进行宣传,也意味着对数据的调研与处理,能够帮助高校建立长期发展机制,为未来发展方向调整、招生策略制定等都基于努力。
(三)持续性宣传
持续性宣传是当前高校宣传中最应当关注到的问题。很多高校都会选择集中于高考志愿填报时进行集中宣传,甚至对学校的宣传工作每年也就忙碌那几天。这样的观念实际上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影响。这里以某专科院校为例,由于积年累月的电视宣传,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人尽皆知的“梗”,甚至于一些节目会主动提及,“学挖掘机哪家强,中国××找××”,你是“××学校毕业的吧”,这样的句子[1]。尽管许多节目或者语境中带有明显的戏谑成分,但是这也恰好意味着该学校已经深入观众心中了。在宣传过程中,高校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只有有优秀的生源学校才有活力,因此扩大招生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际上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自媒体等进行自主宣传,通过网络平台扩大知名度,只要能找到大众热点所在,持续宣传,就不会担心生源问题。
三、“互联网+”企业品牌建设
(一)彰显品牌优势
彰显品牌优势是指将学校作为一个品牌,积极构建品牌优势,实现自身的吸引力,能够构成品牌优势的有“学校文化、办学特色、办学优势”等,这些都是一个学校应当具备的基础内容。例如,有些专科院校能够紧扣当地经济发展或者是社会企业发展设定专业,并将其发展为院校的金牌学科,这就是该校的优势所在。作为普通高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特色所在,找准自己的办学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一所学校有太多机会能够展示自身的优势,但是如何准确地把握优势、彰显优势是学校需要关注的。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实行大规模扩招,与之并行的是高校数量的上升,仅仅五六年间,全国高校数量较之以往翻了几倍。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即使是向来不缺生源的“985”“211”高校也都有所担忧,如何吸引优秀生源,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活力,也同样是令人思考的话题[2]。好的院校尚且如此,普通院校更应当思考:何为自身发展优势,何为自身高校定位,也就是品牌定位。在“互联网+”时代下,学校做好自身品牌建设工作方能实现招生的发展,搭乘网络媒介的顺风车,实现长足发展。
(二)提升网络人气
提升自身网络人气是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又一问题。网络是“互联网+”环境下的重要载体,想要适应时代发展,就要充分适应网络发展,将网络流行为我所用,才能真正地推进招生工作的发展,增进学校宣传。在很多时候,提升网络人气可以尝试利用新鲜的网络事物,这里有一个例子,前段时间,著名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利用抖音直播销售房子,这实际上也是对自身的变向宣传[3]。近年来,不断兴起的关键点能够提升网络人气,如直播活动、网络评比、抽奖活动等,高校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自己的人气,进行宣传工作。“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也正是这种多元与可能,为高校招生带来了新的启示,提升网络人气是学校扩大宣传的必由之路,这样的宣传也能逐渐打破学生与高校之间的距离界限,拉近学生对高校的直观了解,增加校园魅力。“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无论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有了较为开放的表达与发展,这也就要求高校在这个阶段顺应时代发展,及时开放思想,与互联网相结合,推进网络人气的发展,为招生工作带来新气象[4]。
(三)建立自身宣传平台
建立自身的宣传平臺,看似轻松,实际上包含了诸多内容。自身的宣传平台应当包括什么,这是学校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官方网站这样传统而官方的建设,其次是高校微博、微信等的运营维护,建立自身宣传平台的意义也在于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覆盖面广,也能更轻松地进行互动及宣传。建立自身宣传平台就是为自己充当“喉舌”,积极进行自身宣传平台的建设,能够使其成为长期性的宣传平台,如果某高校的官博内容足够吸引人,并且与学生形成互动,那么就有可能吸引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在很多时候,自身的宣传平台也能体现出一座高校的品质等,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学生对未来学校的选择[5]。
建立自身宣传平台不仅是对内的,也可以有对外的部分,前面已经举例说明电视广告对某院校的宣传影响,这也不乏不是一条出路,尝试在某项上设立固定点,能够极大地避免麻烦,增加宣传的作用。当然,这样的宣传需要关注到学校自身的定位,何时何地采用传统的纸质宣传即可,何时何地可以尝试运用网络宣传等,这些都是建立自身宣传平台的关键所在,为招生工作蓄力,这些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方。
进入“互联网+”时代,转变的不仅仅是行为,更是思想方式。高校招生工作本身也是在对外宣传自己的过程,如何将自己宣传或者说“推销”出去,才是高校现阶段需要做的。招生宣传的思路、模式等都要发生转变,有新的思路,有系统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招生的完善。在整个高校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招生有规划、有目标地进行设定,以“互联网”为媒介与生源进行直接交流,吸引生源,推进招生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刚,杨悦.谈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J].2016,21(8):68-69.
[2]范文琪.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招生宣传方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8):136-139.
[3]刘桐,苑志旺.浅析高校招生宣传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手机客户端在招生宣传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4,16(5):65-68.
[4]黄树坤.高校生源竞争中独立学院改进招生宣传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8(7):54-55.
[5]郭斌.基于新媒体的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策略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6(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