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平
[摘 要] 基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课堂转型的关键是让学生能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到“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的转型。寻找在课堂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反思型思维。改变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进行深层学习。
[关 键 词] 课堂转型;能动学习;深层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133-01
在《课堂转型》一书中,钟启泉教授所阐述的课堂转型关键是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到“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的转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有限的课堂上对学生“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的激发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突破口。
一、从课堂中寻找学生反思型思维的突破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知识的建构更为合理,如何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延伸性,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型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反思性行为,我觉得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才能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
(一)创设环境诱导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问。比如,在上次与海安中专教师交流学习中,要求上的课题是《单杆液压缸》,当接到课题时,我就想: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按课本内容来讲解一定很枯燥。所以课前创设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购置一个液压缸。学生在接到任务后,一定会考虑液压缸到哪儿去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淘寶。当打开淘宝网的链接,通过销售量的排序,我们轻而易举地发现,应用最广的就是单杆活塞缸。在选择具体型号时,就要考虑它应用于怎样的场合,在淘宝中出现的字母、数字又代表了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他们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特别是在液压缸的承载力上面,学生如何去选择,会刺激他们去主动受力分析。而在以前的教学中,只要谈到受力分析,学生马上就摇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创设与实际有关的环境,可以在解决过程中不断刺激思想行为。
(二)促进“歧义”对话诱导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歧义”性对话。比如,在《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对于死点位置是利是弊,我们就可以展开歧义性对话,通过收集具体生活中的事例具体讨论。在对话中,不断引发思考,也就离真相越来越近。我们再通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四杆机构,如果要具有死点这个位置,机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在一些要求避免死点位置的场合,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结构设计来顺利通过死点位置。学生有可能在这种思维状态下,通过动手制作或者讨论得到了教师或同学的点拨,会产生“顿悟”现象。这种心理的满足感一定会不断提升他的反思能力。
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在这里,必要的是洞察每一个人的回答中所隐含的智慧力量,在课堂中分享这种反思,共同探索‘真、善、美的世界。”
二、从课堂中寻找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突破口
有学者认为“深层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生活、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在我们课堂的教学中,所关注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即从内容走向了能力,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
(一)从学习内容上寻找突破口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科技发展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出课程综合化方向,设置综合课程。比如由姜校主编的《基于“双场合一”教学的油泵课程》中,我们减少了学科门类,强调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制工艺、金属材料、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间的联系,重组课程内容,并按知识与技能相关性的原有过于分化的内容整为几个学习领域,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将新知识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整合已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更复杂的认知结构。
(二)从学习方式上寻找突破口
在学习方式上,我们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前任务,比如,在油泵课程的学习中,我们有体验包,学习可以在具体学习之间,可以对有关内容的先期体验,既可以预习,也可以对有关内容进行提问、讨论。学生在先期的自主学习中明白: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内容?哪些可以通过实践可以完成的?哪些需要同学和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目标性更强。这种方式设置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且勤于动手。同时教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进行设置,由课堂转型为课外,形成了延伸。
课堂转型需要寻找突破口,寻找怎样的突破口,如何去突破的,其方式还有很多。最根本的要素就是如何基于学生,采用最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投入课堂,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