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摘 要] 当今时代,社会需求和语言教学都要求一定的交际能力,而语言、文化及生活多元社区的形成正好促使了人们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服务型学习”因其学术反思与满足社区需求的功能获得教育界的持续关注。着重介绍服务型英语学习概念,并对服务型学习在中国及中国EFL教学进行研究现状调查,以证实中国英语教学领域开展服务型学习的可行性。
[关 键 词] 服务型学习;中国EFL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35-0011-01
一、服务型学习的概念
Bringle&Hatcher(1995)提出“服务型学习”是以课程为基础的教育经历。在学习经历中,学生参与到有组织、有明确社区需求的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服务活动,学习者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并提高公民责任感”。[1]Thomson,etal(2008)提出成功的“服务型学习”应具有体验性、真实性、互惠性、反思性和交际性五个特点。[2]
二、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服务型英语学习的概念
将“服务型学习”融入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中,英语教师必须结合当地条件和地域进行教学。服务型英语学习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课程与现行教学政策的关系;教学目标的实现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语言学习动机与社会环境的结合;语言课程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学校与社区伙伴的关系;个体语言发展与个人思想成长的关系;活动参与与活动反思的关系;学习者的真实需求与所在城市真实需求的关系;语言与文化、跨文化的关系等。
三、服务型学习在中国及中国EFL教学的研究现状
梁春芳(2003)《中学服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介绍了服务学习的实验模式、基本理念和实施效果。[3]王文岚(2004)介绍了服务型学习的原则、高校服务学习研究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4]刘宝存(2005)从服务学习与课程关系的角度,用《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学习的墓本模式》一文介绍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学习的几种模式。[5]目前,“服务型学习”虽已广泛地引起了国内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但大多数的研究仍是停留在综述性的介绍层面。
在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方面,陈丽芳(2004)指出应试教育现象扼杀了外语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她探讨了服务型学习应用于我国大学EFL教育的现实依据,并从三个方面探讨大学EFL教育引入服务学习的可行性。[6]陈佳铭(2009)发现了能激发学习外语的持久动因。他通过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双向互动,尝试通过设计实验教学来验证服务学习在中国大学TEFL教育中的可行性。他认为服务的满足感和对学习的不满足感能帮助确立外语学习者的主体性。[7]袁建萍(2011)还建议将服务型学习理论正式引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8]
四、结语
相比服务型学习在美国的发展,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服务型学习有诸多困难。实践服务型学习,就必须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英语教学工作者须认真地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合理规划并制定满足学生、课程和社区需求的课程。
参考文献:
[1]Bringle,R.G.,Hatcher,etal.A service-learning curriculum for faculty[J].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1995(2):122.
[2]Thomson,A.M.,Smith-Tolken,等.Service learning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J].University of Barcelona,Spain,2008.
[3]梁春芳.中学服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4]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5]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2005(2).
[6]陈丽芳.服务学习在大学EFL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践设想[J].宁波大学学报,2004(5).
[7]陈佳铭.服务型学习在大学TEFL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8]袁建萍.服务学习在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