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 程晓玲 纪小莉 庄宵斐
[摘 要] 通过阅读万玮的《40岁,开始学做教育》一书,感悟出中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人与事的坐标平面,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关 键 词] 幸福;教育;人与事;认识自己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09-01
四十不再困惑,四十刚好出发。四十开启人生,四十走向教育。2018年暑假我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区三校的教师在附中程晓玲校长的带领下共同阅读了万玮的一本书——《40岁,开始学做教育》。书中的内容是万玮在40~42岁之间写的,万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认识到了40岁他才开始学做教育。对照万老师的教育年龄,我还差6年才能开始学做教育,对于我来说还没有走进教育的大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人与事的坐标平面,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一、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万玮说过:“教育的目标不是分数,不是财富,而是幸福。”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沙哈尔说过:“幸福的本质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为之奋斗,为之努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完成目标的希望,就能够获得成功的快乐,就能够感觉到幸福的美味。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道数学证明题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看懂,当我将同一道证明题连续看到第三天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懂了,走进了数学世界,此时我感到是最幸福的,最激动的。为了看懂这道证明题我努力奋斗,严密推理思考,这个过程是非常充实的,非常艰苦的。我感受到了离目标越来越近时的喜悦和幸福。
感恩也是一种幸福。人并非孤立存在,帮助他人,能够让自己快乐;被他人帮助,感激恩人,能够获得内心的幸福。我在班会课上给学生渗透感恩教育,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教师、同学和帮助过我们的人。
暑假期间,教师看书充电,学生复习补弱。如果我们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快乐,感到有意义,那便进入了幸福的状态,达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人与事的坐标平面
人就像数学中的x轴,要有宽度;事就像数学中的y軸,要有高度。人与事相对独立,却总是交织在一起。你的教育是对人还是对事?对人多一些就是领导,对事多一些就是管理。人与事就构成了具有教育厚度的坐标平面。领导也好,管理也好,在现实的世界中,总是要保持人与事的某种平衡。而人的作用永远都不能被忽视。在班级管理中,我实行全员班干部制,人人都是班干部。在学习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是学科员,都为小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管理,而是激励。我们不应该考虑用什么方式奖励,而应该考虑奖励谁。真正优秀的学生不会因为外部奖励的变化而改变学习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奖励是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
三、认识自己
万玮老师在《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中提到教师要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和教自己。认识自己就要经营好自己的专业。怎样经营自己的专业技术呢?那就要进修自己的教学境界,要给自己定一个格局,定一个上课的标准,把课上得好一点,在教学上能够认清自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多赞美,多表扬,多奖励。正如万玮老师在《40岁,开始学做教育》一书中提到:“人们记住我们的,常常不是我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是我们的长相,不是我们的职务,而是我们的专业。那些在各行各业中真正尖端的技术人才,即使是在动荡的社会中,也会受到重用。”
认识自己就是不要和他人作对比。我认为一个人要飞得高就应该把地平线忘掉,一个人要走得远就应该突破自我,认识自己。一个人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有所收获,每天提高一点点就逐渐认识了自己。
四十认识自己,四十寻找梦想。四十砥砺前行,四十学做教育。我喜欢勤奋的人,勤奋意味着责任,勤奋意味着可信任。我喜欢奋斗的人,奋斗意味着幸福,奋斗意味着尊敬。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将会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不迷惑,处理好人与事,认清自己,学做教育。
参考文献:
[1]万玮.《40岁,开始学做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万玮.《教师的五重境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高博,纪小莉.高中数学第一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3):100.
[4]高博,庄宵斐.赞美学生[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7,(4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