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仪
《独臂刀》由张彻于1967年执导,主要讲述了齐家门徒中刀法最好的弟子方刚,因性格孤傲清高而被耿直单纯的小师妹砍掉右臂,成为残废,无奈离开师门,跌入人生谷底,最终因一个女人的救赎和她所给的绝世武林秘籍而重新振作,以父亲留下的一柄残刀练成独臂刀法,最终在危难关头击败强敌,拯救师父一家。所谓独臂,即是残缺之意,方刚出身卑贱,父母双亡,受人排挤,多患孤寡,因怜悯女人而痛失右臂,被祸害后隐忍离去,这是英雄之“残缺”。而有残缺必有健全,方刚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深明大义的侠士精神与光明磊落的阳刚作风。作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元老,张彻展现了其电影别具一格的阳刚气质,彻底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戏曲成分,标新立异地展现了对鲜血、死亡的大胆直观表现。《独臂刀》中,方刚赤膊上阵,武打场面真实激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方刚重情重义的男儿气概,塑造了影片雄健的电影风格。影片所代表的阳刚美学电影特质也在其深邃的境界表达、兵器的一唱一和、场景的深度渲染之中初露峥嵘。
一、深邃的境界表达
影片所谓正反人物的确定淡化了传统非黑即白的社会道德模式。传统模式中人物呈现定型化、模式化、脸谱化的特点,所有的人物性格僵硬、呆板、非黑即白,泯灭了基本的人性与人伦。反观《独臂刀》,长臂神魔作为幕后黑手,仅仅是因为年前与齐如峰决斗时输了一刀,为了报这所谓的一刀之仇,处心积虑开始一系列报复行为。他发明“锁金刀”,训练徒弟,杀害一众齐家弟子,最后打到齐府上,誓将齐派斩尽杀绝。长臂神魔的角色塑造并未过多地考虑他的“正义”或“非正义”性,仅表现的是其“逞英雄”“记仇”的性格和“斗输赢”的行为。而方刚作为正面人物 ,他不记断臂之仇 ,以德报冤,解救齐佩,最后返回师门迎战长臂神魔。方刚虽重情重义,武艺高强,颇具侠士风范,心存江湖大义,但他却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道德完人,他的脾气暴躁与清高孤傲致使其痛失右臂,人生之路崎岖坎坷。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优劣并存使得影片《独臂刀》更具深刻的道德意义与价值探求。
二、兵器的隐藏深意
兵器在影片中的作用除了杀人取命外,也是人物角色、性格的标识。《独臂刀》的故事背景处于“冷兵器时代”,每一件刀具的背后都是一种精神的传扬。齐派的兵器为厚重的金刀,金刀刚猛、威力大、杀伤力强,体现了齐派刚劲有力、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名门正派作风。而长臂神魔一派使用的武器阴险毒辣,费尽心机的特殊设计,一招一式势必要取人性命。长臂神魔为打败齐家弟子而研发的锁金刀,通过锁住兵器钳制住对手的行动,借此机会从腰间再取一把锋刀,直切对手腹部,使其承受巨大痛苦后死去,此种赶尽杀绝的残忍与血腥不免使观者胆寒。 这也体现出长臂神魔阴险毒辣、心机深重、偷偷摸摸的小人形象。两种兵器设计其实隐含着截然相反的两种门派作风——兵器刚硬,则人物阳刚;兵器阴险,则人物毒辣。
三、场景的极致渲染
影片中最经典的两幕,一是开篇“父亲两肋插刀”,二是“方刚白雪血臂”。影片开门见山,父亲为解救齐如峰性命,赤裸上身,奋勇杀敌,最终身中数刀,生命岌岌可危时,将独苗方刚托付给刚刚苏醒的齐如峰。父亲以己之命,身体力行地告诉儿子江湖的大义——以仁为先,义字当前。父亲的壮烈牺牲既是对齐如峰的忠诚报效,更是对方刚的以身作则——在江湖的大义面前,即使是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也不过是儿女情长,一己私欲,略显逊色,这就是男儿顶天立地行走于江湖、人世之间的阳刚之气。影片的第二个场景,白雪皑皑的夜晚,枯藤老树渲染了凄神寒骨的悲凉氛围,同门师兄妹相约较量,一时心软、毫无防备的方刚被师妹砍掉右臂。一片苍茫的雪地上,一只鲜血淋漓的断臂毫不隐晦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方刚痛苦的哀号声伴随着簌簌飘落的鹅毛大雪交织在画面中。鲜红的血液在純白的雪中更加夺目,方刚的哀号声在这个寂静的雪夜格外刺耳。这个充满着悲剧主义色彩的情节设置以及直言不讳的血淋淋的场景渲染使得影片的阳刚美学特质更进一层。
张彻电影的 “阳刚美学” 为弟子吴宇森登峰造极的 “暴力美学”奠定了根基,从张彻《独臂刀》中被锋刀刺伤鲜血淋漓的肉体到吴宇森《英雄本色》里身受枪弹血肉模糊的身体,两人一脉相承的作品风格充满着嗜血的刚烈与不羁。踏雪无痕,一切的恩怨情仇、是非对错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夜晚彻底消解,随着方刚的离去,这段独臂残刀的记忆将永远封存,从此独臂残刀只不过一个缥缈的江湖传说。张彻的阳刚美学在《独臂刀》中成型,电影深刻的境界表达、冷兵器的隐含深意、场景直言不讳的渲染,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开启了香港乃至中国武侠电影的新纪元。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