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看党的群众路线

2018-06-11 09:15姜天丽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习近平

姜天丽

[摘要]重视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一贯的优良风尚。习近平在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对当前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做了深入阐释。习近平在调查研究中从思想上坚持为民谋利益是党的宗旨,解决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策是人民群众支持的关键,要求树立问题意识,深入了解群众,向群众寻求真理,并在群众中检验、修正政策。在习近平的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中展现出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出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习近平 群众路线 调查研究思想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8)01-0019-04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8.01.05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经之路,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对此有许多重要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之江新语》、《谈谈调查研究》以及2013年在武汉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中。这些论述展示出他的调查研究思想:一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作用,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指出坚持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着眼于解决“能力不足的危险”,强调调查研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法;着眼于现实的需要,提出社会在发展、任务在转变,而忽视调查研究的情况依然存在;着眼于调查研究的功能,明确它是科学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二是明确调查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对调查研究提出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其次是对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要做到“深、实、细、准、效”;再次是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就是走群众路线,并不断与时俱进。三是调查研究要制度化,实现自觉地、经常地调查研究。习近平的调查研究始终把问题意识贯穿在其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践运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展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一、为人民谋利是党的宗旨

调查研究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基础上。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外来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逐渐凸显出来,严重影响到调查研究的成效。习近平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1 ]这一论述就明确了人民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要求调查研究要遵循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将人民当作力量之源,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价值追求。

(一)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 [2 ],若是脱离群众,“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3 ]。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将其视为调查研究的活水之源,在这里获得“第一手”的线索,去伪存真,找出“新对策”。

在调查研究中,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并对此提出要求:

1.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4 ]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一切文明都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科学决策也产生于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民智,“党所作出的英明决策,所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群众的沃土中产生的,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5 ],因此,调查研究必须要有向人民群众和实践学习的态度,学习人民群众的实践、语言和品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切忌脱离群众,坚决防止出现“拍胸脯下决心、拍脑袋做决定”的现象。因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群众的学生是解决如何“从群众中来”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在调查研究时,就自觉做群众的学生,向群众学习。2003年,习近平就曾多次在杭州翠苑一区进行调研,和群众商量如何做好党的先进性工作,并提出“群众在活动的全过程中都是中心”这一观点,正是有了这种学习精神,才能不断探索出有价值的经验。

2.要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从群众中来”不仅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更是密切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作为共产党的最大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6 ],深刻地反映在调查研究之中,这就要求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 [7 ],就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听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的生活,与群众建立平等的关系。思想上,坚决抵制人民群众最为反感的官僚主义;行为上,建立起与群众平等的关系,拉进与群众的距離,做到“轻车从简,简化公务接待” [8 ]的基本要求。“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要求“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就是针对调查研究中的作风问题。早在2003年,习近平就主张领导下访代替群众上访,有利于纠正党的工作作风。实践中,他也经常带头走到群众中去,嘘寒问暖。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真正做到“进田间、上炕头、入车间”,当听到一个村民自称自己已68岁时,他亲切地称其为大姐,仔细询问她的家庭、生活、身体等情况,真正把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与群众平等相待。习近平这种把调查研究中向群众学习、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是对党的宗旨的内化和贯彻。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对象都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因此,只有不断强化调查研究中的宗旨意识,才能进一步增强深入群众的自觉性。习近平指出,“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9 ]调查研究就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人民的困难为目的,是彻底的、无私的、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着想的,这就要求广大干部:

1.关心人民的具体利益。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就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 [10 ]。在调查研究中着眼于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要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 [11 ]。吃饭、住房、医疗、交通、上学等社会问题,都反映着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进行“交换、比较、反复”之后,找出具体解决办法,解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而实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利益。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 [12 ]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调查研究就要围绕着这一主要矛盾,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时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产党人始终要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获得人民支持的关键

习近平指出,只有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政策的制定与贯彻执行” [13 ]。调查研究是制定民主、科学的政策的必要过程,而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策一定源于抓住了人民群众中“最盼望”解决的问题,这也成为共产党人得以获得人民支持的关键。

(一)抓住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党制定决策的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党在制定决策时,能够充分综合考虑各方利益,抓住重点的同时统筹兼顾,既要满足特殊群体的诉求,又要满足大众的意愿。习近平对调查研究中如何抓住人民关心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办法:

1.树立问题意识。准确表达人民利益诉求是制定决策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为中心,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的。习近平十分重视这种意识的作用,他指出,“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 [14 ],找出人民群众中突出的矛盾,是调查研究的首要任务,进而才能实现突破。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很多问题都极其复杂性,凝聚人心日益困难,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基础上找出解决的办法,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至于部分领导干部的决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样需要深入基层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花更多的时间了解群众,深入群众的实际生活,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定。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正是建立在众多问题之上的,“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量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 [15 ],只有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才能抓住人心。

2.下功夫了解群众,明确人民群众“最盼”的问题。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就是最主要的矛盾。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解决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不仅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更是党的宗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收入差距逐渐增加,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成为广大人民最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去一些困难多的地方、问题多的地方,调研不是光看好的” [16 ]。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如寿宁县边远山乡的下党、大别山深处的大湾村、晋绥边区的宋家沟新村等偏远、贫困地区,就成为习近平调研的重点。“到边远地方去”,“把情况摸透了,心中更有数”。 [17 ]在下功夫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群众强烈希望脱贫致富的心愿后,习近平就此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目标,不断找出解决方案,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实现脱贫致富。

(二)拿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制定正确的政策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 [18 ]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后,要解决难题,还必须制定出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实好维护人民利益的工作任务。这一过程中,依旧需要充分发挥出人民的智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施展出他们在经验总结中的智谋。这要求讲究深入群众的方法,并不断与时俱进。

1.“向群众寻求真理。”决策的创新与科学,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只有充分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发挥出人民的智慧,制定的决策才更容易被群众接受,进而转变为人民的自觉行动,这也是保证决策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认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能够“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19 ]。通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了解到人民的想法和实践,改变主观世界中错误的部分,寻找出适合的政策。反之,闭门造车、脱离群众,就是背离事实,这种主观臆造出来的政策很难走出办公室,也很难得到人民的支持,因为真理就是源于群众的实践,源于实事求是。2004年,习近平在调研中了解了温岭市的“民主恳谈”,对这种在实践中产生的基层民主形式,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不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又在调研中发现了诞生在武义县后陈村的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个监委会对开展基层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他鼓励监委会将这一做法进行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是在人民群众中发现了原创的、有价值、有号召力的政策,才让这些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迅速被群众接受。得到认可的政策,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坚持實事求是。习近平指出,“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20 ]在调查中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在制定决策时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到群众中去。通过调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用追求真理的精神向群众学习,“听实话、摸实情”,从群众中发现问题、思路和方法才能“办实事” [21 ]。

3.关注研究实效和运用。用政策解决人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是获得人民支持的重要原因。而政策正是依据调查的情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是对人民关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在众多复杂问题中,找到最广大人民最为迫切的、最突出的问题,进而进行细致地分析整理。在这些实践中,发现有效的方法和规律,形成政策。同时,政策的制定要注意兼顾少数群众的利益。政策的落实是政策的生命,只有真正落实,所有的调查研究和制定的政策才有效力,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是重要环节,是否真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满足人民的需要,只有解决了人民最关注的问题,调查研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2 ]这句话指明了政策的制定源于了解人民,源于人民的实际需要。习近平在总结浙江人民群众积累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提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同样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依据群众的实践调整政策

人们的认识不可能,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失误在所难免,始终坚持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是防微杜渐的关键。时刻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时刻检测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调整,保障政策更为科学,执行更为有效。

1.人民群众是“检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23 ]。习近平认为,人民群众对于自身利益的认识是最直观的,具有最真实的体会和表现,对于政策是否符合民意,可以通过人民群众的“哭”和“笑”来判断。人民满意,就需要进一步坚持下去;不满意,就需要更进一步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开展新的调查研究,探索问题的根源,更新认识,寻找新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从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到发现问题,再到调查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走进人民群众当中,才是实现这一过程的第一步。调整的过程也必须遵循人民的意愿和实际的贯彻情况,根据实践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政策。只要潜心坚持在人民群众中,实事求是做调查研究,站在人民立场做决策,求真务实地将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政策就一定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2.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防止主客观相脱离的方法。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是认识水平问题,而是党性问题。” [24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只有紧紧依靠他们才能解决主客观分离的问题。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坚定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是保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面对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要说真话、敢说话,如实说明,这是维护群众利益的一个表现。

三、结语

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丰硕成果:思想上,坚持党的宗旨,相信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拥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实践上,把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当作获得人民支持的关键,带着问题在人民群众中探索方法,依靠人民不断改进方法。群众是我们的根本依靠力量,群众工作是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始终和人民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才能避免“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这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初心的最重要的基石。

[参考文献]

[1][2][7][11][12][13][15][19][20][23][24]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J].党建研究,2011(12):4-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17][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5]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全书.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9]习近平.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2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0]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4][16]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1).

[22]邹声文.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16(001).

责任编辑:黄万求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