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松 陈聪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成都市大学生健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及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健身运动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成都市大学生的整体健身情况不容乐观,每周参与1~2次健身运动的大学生比例为41.25%,大二大三的同学是健身参与的主力军,大约占到68.10%,大学生健身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放松身心、塑造形体,选择运动项目的主要是跑步、瑜伽和球类,获取健身知识的途径包括健身教练指导、体育课堂学习、网络媒体自学。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健身的主要因素有课业繁多、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健身场馆和健身设施不齐全、开设的体育健身相关课程较少等。根据调查结果,笔者从提升健身意识、完善体育健身课程体系、增设健身设施和场館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成都高校大学生参与健身和体育运动积极性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健身现状 影响因素 健身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a)-0239-03
1 研究综述
1.1 健身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在参与健身活动的过程中,扩大了人际圈,社交和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特别是一些集体锻炼活动中,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使其产生愉快感,改善心境。身体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负面情绪和多余能量的合理释放,缓解了人际紧张,使其心理情绪缓和稳定。
从表1可以看出,适度健身运动后感到轻松和愉快的占比较大,分别为64.9%和36.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进行健身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愉快,从而得到身心的放松。此外,运动后个性得到变化的同学当中,性格更加开朗外向的占到了61.7%,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和乐于交友的分别占了30.5%和25.7%。结果显示,同学们大多都认为健身对于调整情绪、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和促进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1.2 成都市高校大学生健身现状调查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健身现状,前期向成都市西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有效的问卷调查填写人数为273份,通过对调查结果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成都市大学生的整体健身情况不容乐观。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其中女生参与健身的比例占到了54.47%,男生的比例为45.53%,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参与健身的积极性要高于男生。大二大三的同学是健身参与的主力军,大约占到68.10%。此外,只是偶尔参与健身的同学占到了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即45.53%。还有38.52%的同学在学校都有自己的健身计划,但自身却没有办法很好的去落实、执行自身的计划。41.25%的同学一周的健身次数才1~2次,健身次数很少。大学生健身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放松身心、塑造形体这3个方面。大多数同学健身的项目选择的是跑步、瑜伽和球类3个项目。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成都市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健身活动的动机与分析
大学生参与课余健身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观意向引起的,学生具有较为积极的正确主动的运动动机对课余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意义。由表2来看,基于提高运动水平为动机的共有52人占到了总人数的19.04%,男生为40人,女生为12人,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现象,人数的明显差异体现了女生的运动水平和技能都与男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应强调和重视对女生运动水平和技能的提升。另外,基于锻炼身体为冬季的有62人占22.7% ,这说明大学生还是能够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课外健身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基于以缓解压力为动机的人数为72人,占到了26.37% ,是因为在大学生的日出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烦恼和忧虑,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缓解压力,所以课外健身和运动便成了他们的良好选择。而打发课余时间及体育考试相关,分别占到28.20%和19.78。
2.2 成都市高校大学生课余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通过对成都市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次数、健身目的、主要参与的运动项目、健身知识的获取途径、开展健身运动的场所等信息。
(2)影响大学生健身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健身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课业繁多、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和健身知识、学校免费开放的健身设施和健身场馆以及开设的体育健身相关课程较少、相关的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较少、大学生健身意识普遍不高。
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校大学生在体育健身方面还需进行积极引导。大学生课余自主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的,还需要长期坚持,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督促是必不可少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大学生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故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应更加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进一步完善课外健身和运动的设施设备,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尽最大的努力从各方面来促进大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才能以崭新的姿态面临未来无限的挑战,迎接光明的未来。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50.19%的同学反映学校的健身场馆和健身设施很少,即便有也需要收费才能进;69.26%的同学认为自身的健身意识还是挺高的;47.47%的同学认为学校一般很少开设体育健身课程;47.47%的同学认为学校一般很少有相关的体育社团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同学是从健身教练、体育课堂、网络电视三个方面了解健身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不进行健身的原因主要有课业多、缺乏专业性、更愿意花时间上网三个方面;69.65%的同学喜欢在学校和社会免费开放的健身场地进行健身;63.42%的同学建议学校增设体育健身相关的课程以及体育健身设施。
3.2 建议
通过对研究结果中影响大学生健身运动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并联系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提出能够有效提升成都市大学生参与课外健身运动和体育锻炼,从而改善当前大学生健身现状并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质健康现状的对策。
(1)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培养健身意识。
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從思想上进行引导,由此各高校可以开展相关的素质教育、宣传讲来加深主观意识的提高。此外,高校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将此纲要的内容贯彻落实。自从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得以广泛传播,随后举办的冬奥会和全运会都体现出了国家和政府 对于体育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全民健身意识的普遍提高。因此,先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培养健身意识,可以激发大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和健身运动都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2)构建合理的体育健康课程系统。
为了从根本上建立起以强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健身意识、培养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的体育健康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课堂内以及课堂外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健身知识,进行自觉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健康,并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高校的体育老师有必要把学校的所有体育活动,都作为体育健康课程的一部分,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得以构建一个全新的体育健康课程系统。
(3)加强健身设施和健身场馆等硬件建设。
成都市各高校应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工程各阶段的具体要求指标,并结合学校实际的情况,制定学校全面实施全校健身的具体计划和策略,做到健身设施和场馆、健身器材、健身课程、课余健身活动时间以及健身经费得到具体的安排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起和培养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激发大学生锻炼身体的潜能动力,从而养成大学生锻炼身体良好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德新,李少龙,任保国,等.《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目标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23-28.
[2] 刘甘霖.南阳市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校育,2012(14):170-171.
[3] 杨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健身方法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6,6(12):59-62.
[4] 唐佳英,邓莉萍.有氧健身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140-141.
[5] 崔浩.浅析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