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研究及对策

2018-06-11 06:30陈道睿陈楚杰荆纯祥舒婷潘华山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陈道睿 陈楚杰 荆纯祥 舒婷 潘华山

摘 要:体育运动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促进健康,虽然每个人的目标不尽相同,但是对健康的追求是一致的。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运动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从场地、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自身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对运动风险的防控提出建议,为今后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的防控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 运动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148-02

高校体育运动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分为体育教学、第二课堂、课外体育、体育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它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对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对高校体育运动提出了新的目标。

随着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损伤也开始逐渐增多,周斌等人[1]在对大中专学校运动伤害的研究中发现,有32.16%的学生在一个学期中出现过运动伤害,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身体、心理造成了伤害,也阻碍了高校运动的发展。因此,运动风险研究对保障高校体育运动发展,提升体育运动科学性与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1 高校体育运动风险

高校体育运动风险主要是指学生在从事运动及相关的体育活动中所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是伴随着体育运动过程中实时存在的,可以出现在任意时段,这些损失可以是机体、物质和精神损失。运动风险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以往运动风险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职业运动员和中老年人群,主要包括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以及运动性猝死。随着政策的提出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学生在学校从事运动锻炼的数量日益增多,运动性危害事件频频出现,运动性猝死也偶有报道。因此,如何提高对运动风险的认识、尽可能规避运动风险的发生是高校体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运动风险特点分析

目前,许多学者为了对运动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将运动风险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和界定,认为运动特点、个人因素、运动场地等多方面对运动风险均有影响,同时也提出,运动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控性、损害性等特点[2]。

2.1 客观性和不确定性

从风险的定义来说,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某一特定时间范围内,发生损失事件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的概率在0~1之间波动。不论风险事件是否发生,其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意味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可以采取各种防范措施进行预防,但是却不可能完全消除。

体育运动作为人们追求健康的一种手段,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标,一方面可以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运动风险的存在贯穿整个运动过程,可以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间段发生。因此,运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确定性。

2.2 损害性

高校与初高中相比,随着人数、场地资源等的提升,运动项目和比赛也不断增加,从院级比赛、校级比赛到省级比赛,对参加人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身体对抗、激烈程度也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则是运动风险的增加、运动损伤程度越来越重。由此必然会给人体带来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损害。

2.3 可控性

虽然运动风险发生的时间都是偶然的并且严重程度也无法预估,特别是对个别事件来说,发生的不确定性,损失的程度等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许多学者运用统计学,分别从医学、体育学、生物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视角下,通过大量该事件的发生,对运动风险发生的时间、损害程度等进行了统计,发现了运动风险所存在的规律性,这为运动风险的防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3 运动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许多学者对运动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一个对全国58所高等院校的调查中发现,有80%以上的高校都有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3];在课外运动发生的运动损伤最高(45.4%),其次是比赛(25.7%)和教学(21.4%)[4]。林燕荣[5]从体育教师视角对223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只有47.2%的老师能每次都亲自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做放松活动的老师更是仅有11.2%,能全面性的监控学生练习行为的只有29.8%。在侯柏晨等人[6]对538名体育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出,学生运动损伤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70.19%)、动作技术不正确(61.89%)和动作难度过高(55.47%)。在调查的各类运动损伤风险因素中,教师和教练员或多或少都有一定责任关系,其中责任较大的因素是:动作概念模糊、缺乏保护、动作难度过高,分别是70 .31%、61.11%、59.82%。

4 运动风险的预防对策

因为高校体育自身自有的特点,所以高校体育运动风险与运动领域内其他运动风险有一定差异性。对高校体育运动风险进行防控应结合高校体育自身的特点,高校体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发展、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其主要对象为18岁以上的青少年。因此,无论是学校、学院、管理人员还是体育老师,都要把运动风险防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高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日常工作进行。

4.1 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管理者,对于管理制度的建立修订、场地器材的修建维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安全严谨的制度和符合标准的场地器材可以有效的降低运动风险。

4.1.1 场地器材

高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安装、使用在运动风险中占据着重要因素。由于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更新较慢,使用率高,场地、器材老化等情况日益严重。因此更应该注重场地区域的划分,明确场地区域功能,避免同一个场地不同项目交叉使用;做到及時更换陈旧、破损的器材,保证器材安装牢靠、位置、距离合理。

4.1.2 管理制度

作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7]。一方面,高校应该做到谨慎管理,对有潜在危险的场地器材上张贴警示标志,对进行较高风险运动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监控和指导;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如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学生体质测试应急预案等。高校管理制度的健全,势必会降低运动风险发生几率。

4.1.3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施者、训练竞赛的组织者,他们的教学方法、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课堂管理等都直接关系到运动风险发生的概率。

体育教师作为各项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要在活动进行前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技术动作示范标准、讲解规范、对体育活动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保护、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运动风险的发生。

4.2 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得益者,对于运动风险的发生,也应当负有一定责任。

4.2.1 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不注意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盲目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较为激烈的比赛时,常常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做出非常规动作或是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大强度、高难度动作。这些动作都往往容易导致运动损伤,提高运动风险。

4.2.2 身体素质差、不能正确估计自我能力

很多学生缺乏系统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较差,在进行激烈运动的时候,常常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运动能力,过于自信,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高难危险动作,导致运动风险的发生。

运动风险的诱发是由多重因素因此相互作用的结果。涉及其中的高校领导、管理人员、教职工都应加强运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教师安全意识,降低体育运动风险,从而保證学校体育的健康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实现体育运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斌,李颖,翁晓帆.体育活动意外伤害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4):91-92.

[2] 王军.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77-79.

[3] 程杰,李效凯.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调查与预防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0):82-84.

[4] 李立伟.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2):89-93.

[5] 林燕荣.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分析研究:从体育教师的视角[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6] 侯柏晨,孙玉琴.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2):12-14.

[7] 彭和平.制度学概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