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贤
摘 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的新兴业态,对于体现地区运动休闲文化,新型城镇化及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以文化异质性的视角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演化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认为主题文化内涵的缺失是制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文化异质性功能价值与内在机理分析,认为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是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并从时间与空间的累积、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以及多元主体的协同方式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文化异质性建构进行思考。
关键词:体育文化 运动休闲 特色小镇 文化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c)-0198-02
1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定义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出的界定。而从其内涵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是以单一地进行体育活动赛事或体育产品制造而吸引游客的旅游小镇,而是在某种体育文化主导下发展体育产业、聚集多种体育文化要素和多種产业的区域平台,同时强调小镇的功能性,而这种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对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的保障功能以及满足大众休闲、健康及娱乐的功能等。综上所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根于体育文化,长于体育产业,繁于多文化、多产业,基于多功能。
1.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演化
从纵向体育活动项目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演化发展成以篮球文化、足球文化等商业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为主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的文化民俗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体育本身特有的体育赛事文化为主的赛事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以户外体育文化为主的户外休闲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从横向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交融碰撞的结果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以发展为体育产业与工业结合的体育用品制造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体现当下大热的休闲体育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结合体现康体文化的健康型运动休闲小镇、体育产业与教育培训产业结合的体育教育培训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而横向与纵向的结合则进一步丰富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与产业形态,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演化的最理想型模式。
1.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空间分布不均,资源要素不平衡
从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建设名单中,就区位空间分布的情况来看,80%的试点建设小镇分布在东南沿海以及经济发达的区域,而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仅有20%。如在首批建设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名单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各个省(直辖市)申报建设小镇的数量均较其它地区的申报数要多,而像贵州、海南等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以及地域资源的地区则较少。且在同一区域的小镇中,运动休闲文化的主题内容相同或相近,难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运动文化消费需求。
1.3.2 文化内涵缺失,同质化加剧
从发展态势来看,由最初的爆炸式发展态势呈现出泡沫化发展趋势,同质化现象的凸显、主题文化的缺失逐渐成为制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要素。目前许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建设上只注重产业的建设,却忽视了文化的挖掘。“有产业,无文化”会使该产业缺乏发展的生命力与发展活力,而“有文化,无产业”则会使文化变得抽象与空洞,缺乏实质的载体。文化内涵的缺失,影响着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以及大众运动休闲的体验效果。在目前申报试点建设的运动休闲小镇当中,同一地区相同运动文化类型的或者类型相近的小镇居多。
1.3.3 主题文化偏离,部门分工错位
从运动休闲文化类型看,在96个试点建设小镇中,以户外活动与休闲健身等类型的小镇居多,而以单项体育活动项目以及体育教育培训为主的小镇则较少,且名单中的大多数小镇建设方向更侧重于旅游方向与地产建设,体育文化则像是旅游文化的附加项或者虚有其名,如仍旧“重旅游、轻体育”,则严重影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影响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与推广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布局。
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异质性的功能价值
2.1 文化异质性的界定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人们对于“文化”广泛意义上的理解,也是对于“文化”一词较为全面的概括。而文化具有多重属性,异质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异质性最能体现出文化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与同质性相对。文化异质性即表现为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2.2 文化异质性内容构成
任何文化产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正是文化内容的差异与表现形式的差异相结合,构成了文化产品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直接赋予了产品的生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同样我们可以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看做是一件文化产品,而其独特的体育文化属性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因此,笔者认为可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看成是由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复杂体,表现为内容上的独特性与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其中,文化内容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灵魂,表达方式则是展现和传播运动休闲文化的手段。
2.3 文化异质性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作用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建设要发展,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主题文化,主题文化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也是旅游的本质属性,体育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的主题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的“特色”就无从谈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主题文化是旅游者等一类人的到此进行体育活动与休闲观光的出发点与共鸣点,许多旅游者选择前往该小镇游览与进行体育活动,一定意义上讲是旅游者由于被其文化以及独特的项目所吸引,是冲着其主题文化而去的,是对其文化的一种消费。所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做大做强,必须明确其主题,并将其加工提炼出来,并具体化到相关产业当中,让游客切身体验其中,使其从游览与体验中得到感悟、找到共鸣,这才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真正任务。
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异质性建构思考
3.1 时间与空间的累积与异质性的建构
异质性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与不断渐进的过程,同时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在长期的积累与演变的过程中渐渐地以时空为分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所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以此为基本点,在空间与选址上必须做好充分调研,即在建设小镇之初必须要考虑在此建设该类型小镇是否符合当地民众的文化需求,是否能适应当地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否与当地群众的文化共识相契合,符合他们的价值观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长期的观察与调研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直接关系着小镇的异质性建构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小镇能否顺利生存与发展和运动休闲文化的塑造与传播。
3.2 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异质性的建构
首先,由于各地区人民对于体育文化需求的不同,文化异质性构建的过程各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类型就不能千篇一律,如滨海地区群众对水上运动情有独钟,北方地区群众倾心于冰雪类运动等,都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参考的重要来源,而不是在不适合的区域建造与地区文化不符的小镇;其次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过时的表现形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先进”的体育文化需求,所以对于体育文化的提炼以及体育产品的制表现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龙狮文化等传统少数民族體育文化,如何摆脱大众对其“古老”与“过时”的刻板印象,利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全新的展示,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再则,从消费者角度看,价格是否合理,耗费时长的长短,能否进行持续性的消费等要求是大众消费最关注的领域,也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参考;最后由于体育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等特征,往往会与不同的文化进行碰与结合,产生新的更为复杂的体育文化形态,大众的需求也随之转变,不仅对体育有需求,同时对健康、休闲、旅游等也有需求。因此如何界定与利用这些“复杂体”,保证运动休闲文化的主体地位,决定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异质性的建构能否顺利进行。
3.3 多元主体的协同方式与异质性的建构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在宏观层面上的指导,明晰各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标准,不能偏离主体文化的建设,始终做到明确运动休闲文化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诸如旅游文化等“篡位”,这是保证异质性建构的前提;其次在具体实施层面,对于企业的资质及建设门槛的准入也应着重考量,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创新创造的能力以及融资能力,直接决定着小镇的生与死;最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体现地区运动休闲文化的平台,还是保障地区民生的基本,民众以多元形式对小镇的发展建言献策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永续发展之福,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民众的反馈机制的建立,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陆元兆,朱小丽.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26-28.
[2] 刘灏,张宏杰.新型城镇化视域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机制及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14-17,27.
[3] 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季朝新,王一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逻辑起点、概念模型和功能定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8(2):88-92.
[5] 张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8,38(1):18-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