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的新思考

2018-06-11 06:30杨小芳段忠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大学生

杨小芳  段忠阳

摘 要:本研究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论述,指出大学体育因材施教是根据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与对运动项目的偏好,将大学生分为不同的“材”,教授不同的运动项目,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难度。阐明大学体育因材施教前,对“材”辨识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步骤。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技能,开发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潜能,提高大学生体育鍛炼的自我效能,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达到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初衷,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因材施教 基本运动能力 运动偏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99-03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teaching students based their aptitude,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should been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set different teaching difficulties, taught different sports event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basic sports ability and preference for sports. It expounds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identifying the "groups" before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skills, develop their sports potential, improve their self-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e, and enhance their interest in physical education, so as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form the habit of physical exercise, achieve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healthy growth, happy learning, happy life of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based on aptitude; Sports ability; Preference for sports

“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朱熹对孔子教学手段的总结[1]。该教学手段在当代中国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国当代学者针对因材施教思想提出了“因需施教、因教而学[1-4]、超越因材施教[5]”等见解。西方国家则采用“差异教学”,鼓励发展所有学生的个性与潜能[6,7]。

1 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的研究意义

进行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研究的意义在于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结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为提高大学生运动自我效能及体育学术自尊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第三,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8-10];有利于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及终身体育的发展[10]。

总之,开展大学生体育“因材施教”的研究,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开发自身的体育潜能、树立体育运动的信心,有利于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8-10],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10]、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初衷,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教育目的。

2 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的研究现状

体育“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一大挑战,也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应试教育升学率的影响下,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因材施教”未得到有效的实施[11,1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标准难以达到,学生的体质健康[13]未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促进。这种不利状况延续到大学阶段,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促使教育管理部门切实采取措施,推动体育课程的变革,大力支持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催生了丰富的体育课程改革的科研成果。现有的研究已经对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1,12]。

其中,关于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的研究,涉及大学体育分层教学[14,15],处方式分层教学等[16]。

大学体育分层教学[14,15],主要依据体育技能和素质测试成绩,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在选课方面的主动权小,分层的结果可能不符合学生的主观意愿,进而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处方式分层教学[16]则针对大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小班教学和职业运动员的培养中,有其优势,但是在公体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推行的难度大。因此,从提高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角度,对大学体育课进行“因材施教”的新思考。

3 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的新思考

3.1 对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的理解

对大学体育课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体育课中受益。结合已有的关于大学体育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在大学体育课的因材施教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等客观因素,也要考虑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偏爱(喜爱某项运动)等主观因素。学生对某项运動项目偏爱,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该运动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率和坚持性,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鉴于对大学体育因材施教过程中,对学生主观运动项目偏好的尊重和客观上基本运动能力的实际,本研究提出,大学体育“因材施教”,可以尝试在学生自主选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的基本运动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按照这一思路,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且自己的基本运动能力与该运动项目吻合,即达到因材施教的条件。

3.2 大学体育“因材施教”前,对“材”进行辨识的具体办法

因材施教的成功实施,要求研究者在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之前,根据因材施教的定义,做好对“材”[17]的辨识。对“材”的辨识是因材施教的关键点。这里的“材”是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项目的偏好。由于大学学生众多,因此,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展高校体育课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短期内了解所有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项目的偏好,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实施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在短期内对众多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项目的偏好进行收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使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在线收集学生的信息,由系统自动完成统计。由于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时,大学生对自身的基本运动能力的主观报告,与实际情况会有较大误差,因此,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这一部分的数据由体育教师在学生的体质测试中完成。网络调查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偏好,可以与自主选课系统结合起来实施,即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学生的选择结果在教务系统中显示,体育教师只需登录教务系统,即可以知悉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偏爱情况。

3.3 大学体育“因材施教”前,对“材”辨识的具体步骤

因材施教前,对“材”进行辨识的第一步骤,在大学新生军训期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项目,这一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有的项目,参选学生多,该项目的体育教师短缺、教师课时量多,上课压力大;有的项目参选学生少,该项目的体育教师偏多,导致该项目的体育教师课时量不够,出现人力的浪费。为了解决学生自主选课导致的师资匹配失衡的问题,解决办法之一,教师适应学生。让课时量不够的体育教师,学习新技术,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然后调到学生自主选课较多的项目进行教学。解决办法之二,根据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对选课的学生人数进行调整。对于某运动项目,如果选择的学生过多,可以根据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测量结果,将一部分不适合该运动项目的学生调整到其他运动项目。但是这样可能会出现客观上,根据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实现了因材施教;主观上,在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上,没有实现因材施教。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要求高校的体育选项课有充足的选择项目,以便学生有足够的选择余地,进而在客观上和主观上达到因材施教。为了使高校有充足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可以考虑对在职在岗体育教师培训新技术,也可以考虑聘请外校的教师;可以将必修课程的选择和体育俱乐部的参与结合起来;邻近高校之间可以考虑特色体育场馆的互借和学分的互认。

因材施教前,对“材”进行辨识的第二步骤,利用大学新生的军训间隙以及军训结束与正式开课前的时间,对新生进行体质测试,了解新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一的新生,从基本运动能力角度,进行分组,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作为大学新生因材施教分组的客观依据。

3.4 大学体育“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案

对大学新生做好体育因材施教的分组后,开始进行体育因材施教的教学实验,对不同的组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难度,收集、比较同一组别学生不同时间段、不同组别学生不同时间段运动技能的变化数据、运动项目偏好的变化数据以及体质健康的变化数据,观察实验效果。如果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效果更显著,则在其他年级段的体育教学中参考执行。

参考文献

[1] 贾万刚.从“因材施教”到“因需施教”——关于“教育”一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17-19.

[2] 张旸.因材施教:困境及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09 (10):15-18,27.

[3] 庄西真.因材施教有“三难”[J].职教论坛,2016(31):1.

[4] 杨明,崔延武.孔子教育思想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1,32(4):110-112.

[5] 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的小学分班原则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64-76,162.

[6] 姚颖,杨桢贞.美国中小学“差异教学”发展状况研究概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9):16-22.

[7] Cruz LM,Petersen SC.Teaching diverse students: how to avoid marginalizing difference[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2011,82(6):1-58.

[8] 孙刚成,翟昕昕.论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同一取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32(1):7-13.

[9] 葛耀君,陆遵义,卢昌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主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12,35(2):412-417.

[10]苏煜,尹博.“他律”教学气氛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和坚持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94-95,101.

[11]朱晓婷.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233-235.

[12]何辉.体育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177-178.

[13]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4-12.

[14]谢叶寿,陈钧.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232-234.

[15]余军,刘培星,冉清泉,等.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5):203-206.

[16]王静.处方式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0(9):141-142.

[17]何菊玲.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正义之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2):110-116,157.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大学生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