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基于此,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全面提升自身和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045-02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逐渐多样化。但是当前由于教师安全意识的不足以及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难以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效果,甚至也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宣传体育安全思想的重要性,有效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1 开展高校体育课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前在高校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看待并避免课堂中的安全问题,降低安全事故在体育课堂中发生的概率,是教育部门和全体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课程作为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分支,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体育基础、自控能力以及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体育安全事故,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也会使学生承担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体育课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对待,重视对该类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在安全责任意识的指导下,使教师为学生设计更为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在高校体育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效提升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尤其是在体育卫生常识、安全保健知识以及生命教育等方面,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基本常识和基础知识的讲述,但是却缺乏对体育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缺乏完善的危险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局促不安。教师要根据这些现状问题,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技能指导,大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2.1 对教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的教职人员已经认识到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危机处理的被动一方转化为主动预测危机的主动方,成为了事前控制者。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教师和学生依然缺乏完善的安全责任意识,并将安全教育与纪律规范划等号,对安全教育的理念和认识不够充分。甚至很多教师为了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便利,没有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规划和管理机制等,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宣传也不到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性,也加重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2 体育教师的急救能力较低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扩招政策得以大力执行,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不断增多,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从当前来看,一些高校体育教师是从体育学院直接毕业留校担任的,也有从其他院校毕业后应聘进入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师的年龄大多分布在30岁之内,没有丰富的体育执教经验,同时也没有处理过体育安全事故,因此一旦发生问题往往手足无措。这些教师尤其缺乏专业的急救能力,救援不及时最终导致事故的影响扩大[1]。
2.3 造成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难以控制
这里所说的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因素进行控制,主要需要教师对体育课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避免这些问题。但是,能够被教师预测的危险因素大多都是可控的显性因素,例如学生的体育技能、充足的准备活动以及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但是对于一些隐性因素的控制是无法预测的,如学生的个人情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等。因此只能对学生进行完备的安全教育指导,才能从思想上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做到居安思危。
3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对策分析
3.1 促进对体育常规课堂的管理质量的提升
体育教师针对不同的体育训练内容,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体育需求制定科学的安全教育规范和措施。尤其是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动作执行情况以及对体育项目的认真程度等,查看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从而预测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掌握多种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在上课的时候始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放在心中,对学生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理念。一旦发现态度消极的学生要予以正确引导,促进安全教育的一贯性。对于时常会发生事故的区域应该多次强调并做好积极的示范工作。
3.2 加大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执行力度
在高校体育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大关于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对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应该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和组织工作,积极示范和讲解高难度的体育技能。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教师需要多多利用鼓励性语言有效提升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除此之外,在体育课上,在课前先检查学生的着装,保证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舒适度。在落实准备活动的时候,要确保学生姿势的准确性,唤醒肌肉,从而投入到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完成练习之后也要监督学生对肌肉进行放松,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素质[2]。
3.3 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安全制度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好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将安全观念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和行为上。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铅球和实心球的训练中,教师要做好统一的标注和指挥工作,让学生在科学指导下进行训练。通常情况下,学生要以对方为推手,不能在附近有人的情况下推铅球。同时,为了防止脚腕拉伤,教师应该做好示范动作,用前脚掌迎球,避免骨折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针对体育器材陈旧以及数量不足的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器材的更新工作,定期检测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立规范的体育教学制度,从安全教育入手,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化发展。
3.4 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引发者和受害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的问题,积极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保卫和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包扎和简单的伤口处理等,以便学生在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能够自救。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要求大学生合理使用体育器材,平时要爱护校园和公共设施等。学生自身也应该认识到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定因素,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意识到自我体能的极限,一旦超过极限就应该适可而止,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增加身体负荷,这样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時,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宣传安全教育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安全建设,有效保护自己,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祥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研究[J].好家长,2017(54):250.
[2] 杨林.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6):57-58.
[3] 刘奕伽.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运动安全教育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