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

2018-06-11 11:15王春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校企职业院校

王春玲

[摘

要]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对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重视,以生态农业、精细化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农业而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内涵,对相关人才的技术性层次要求更高。从制度保障、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并完善专业化评估与人才预警机制及加强校企文化共建等四个方面就推进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与现代农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进行阐述,旨在有效提升毕业生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匹配度,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实质性发展。

[关

词] 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44-02

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的发展,缩短了行业升级与转型的周期,农业也不例外。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多样化与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重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以生态农业、精细化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农业而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成本核算,农产品生产、运输、贮藏、加工到农产品营销,现代农业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内涵,对相关人才的技术性层次要求更高。农业职业院校担当着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输送的社会使命,只有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真正实现专业群与农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匹配度,打破停滞,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实质性发展。

一、制度保障,是校企深度融合的根本保证

中国的现代化农业经济是国家农业政策主导下的人才经济,技能型综合农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是农业职业院校的使命,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制度保障是校企深度融合的根本性保证。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继续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性倾斜,提高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政策性补贴,以吸引更多应用型农业人才入职;应该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企业,依据其所承担的人才培养规模,从法律层面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税费减免;成立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学校等各利益相关者为理事单位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以及专业评估、人才预警机构,从根本上打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通道,把现代农业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促进校企融合向纵深发展。

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使校企深度融合成为可能

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是以一个或几个重点专业为核心,由若干个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构成的集合,是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基本单位。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院校要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必须遵循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學团队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满足现代农业对技能型人才在专业层次、人才类别上的动态需要,兼顾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才能解决高素质技能型农业人才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的矛盾,才能使校企深度融合成为可能。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农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要以专业群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服务现代农业经济为目标,以现有专业群中的主干专业、产业支柱专业、优势专业为依托,参鉴美国“市场调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经验,依据现代农业的动态发展,灵活设置与调整支线专业。专业的设置、调整、发展要与现代农业发展同频共振,建立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与现代农业互惠共生的生态环境,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与未来需求。

现代农业发展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是其输出人才种类、规格、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基本载体,专业群课程体系要覆盖现代农业企业“相近工程对象集合”对人才的综合技能需求,专业课程体系主打专项技能培养,但要兼修专业群中其他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专业群及专业课程体系要全面引入现代农业职业标准,也要融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课程,还要根据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与未来形势,对课程进行适当补充和动态性的微量调节,始终保护课程内容与现代农业的高度契合。

农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必须强调农业行业组织、学校、农业企业的协同性,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制订专业群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必须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与三方专家的科学论证。同时,农业职业院校还应专门设置面向现代农业企业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专业,一是担负企业在岗人员“回炉再造”的职责,提升在岗人员的理论水平与职业素质,解决农业企业中的现实问题;二是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使农业职业教育内容更加接近现代农业生产实际,应用性更强。

(二)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基地建设

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农业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及社会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企业对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动态调整要求,专业群教学团队在结构和梯度上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教学团队要做到“专业”互补,知识结构互补,专业技能层次互补,年龄互补;既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也要求企业专家参与;既要求教师掌握常规技能,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掌握新业态、新技术。要以专业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企业调研,除专业教研活动外,专业群也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对各专业的企业调研成果进行研讨,对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应用、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研讨,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与技能层次,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效率。

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要与现代农业企业技能要求吻合,教师的知识、技能更新要与企业技能要求同步,企业人员的技能要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建设的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学生综合实训、毕业实习需要,满足教师企业实践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企业人员专业层次提升的需要。对于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企业,国家要推出相应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政策,学校应用技术科研要优先考虑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的企业必须是引领农业技术进步的先进型企业。学校、企业要分工合作,基地共享,由农业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并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双方联合开发实训项目,联合制订综合实训方案,紧密对接现代农业企业的人才层次与岗位等级。

三、建立专业化评估及人才预警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持续性发展

加强专业评估与农业技能人才预警系统建设是促进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专业评估及农业技能人才预警机构要在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农业行业组织为主导,由政府、农业行业组织、農业职业院校、农业企业等利益各方共同体构成的专业化组织。专业评估和农业人才预警机构及系统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行政干预,也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撑,甚至需要政府立法明确利益各方职责,专业评估与农业技能人才预警机构要定期组织召开利益各方联席会议,及时协调利益各方矛盾。

专业评估及农业技能人才预警机构是预警系统中联接利益各方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农业职业院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关键。专业评估的重点在于专业资源的利用率,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规格,专业与现代化农业的融合度,专业对现代农业的贡献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专业市场竞争力。专业评估及农业技能人才预警机构应掌握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掌握国际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现状,掌握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结构优化与潜在机遇,掌握现代农业企业的用人规格,掌握学校的专业资源和人才输出情况,搭建多方联运的农业技能人才供求综合信息平台[1],担负毕业生追踪调查、人才信息搜集与处理、人才需求预测的职责,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追踪管理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保持农业职业院校与现代农业企业人才结构性供求的动态平衡,为农业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及课程内容提供依据,为教师提供与专业内容相关的继续教育指向。

四、校企共建文化是校企深度融合的灵魂

优秀的校企文化是校企双方社会形象的体现,也是校企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与生活观念[2],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的本质、特性以及精神面貌的反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是现代化农业企业生存、发展与竞争的不竭动力,是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总体目标融合的平台。将现代农业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环境、企业制度、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与企业产品等内容,从形式到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深化校企融合具有精神导向作用。

1.建立校企交流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交流活动。如请农业企业管理与技术专家作报告,举办知识与学术讲座,进行与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有关的辩论比赛、演讲比赛与各种征文比赛等;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农业、现代农业企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2.打造“企业化的校园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学风,使学生在本学段长达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逐步向职业人过渡。将企业文化融入教风,使每一位教师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教育素养与专业知识,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思想。

3.校企合办网络期刊。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校企文化,展示校企专家风采、毕业生风采以及业态发展动向,技术创新与应用等。

4.设立校企应用研究基金、创新基金、奖学金等,强化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校企文化氛围,激励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洋,王家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1).

[2]梁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农科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校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