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顺珍 张可丹 袁金星 黄加迪
[摘
要]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我们党和人民独有的文化,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革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对革命信仰的精神力量,主要以井冈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主要特征。研究革命文化,挖掘其与当代大学生相符合的核心价值,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
[关
键
词] 革命文化;大学生;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81-01
一、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
革命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在党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创业建设、开创美好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各项美好事业的坚定信仰与决心,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表征。
革命文化是以理想信念、道德追求、奋斗目标、献身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体系。带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及厚重的历史色彩,构建以革命文化为载体,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提升为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能够适应不同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
二、革命文化的特征
1.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大众性。革命文化是被时代证明了的能够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能科学正确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汲取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化体系,是继承发展民族精神的血脉。
2.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革命文化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党的政治意识和形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革命运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中国政治文化特色,是引领人们沿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前行的意识形态。
4.革命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从五四运动、阶级斗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使得革命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地实践中得以丰富、主题更为开放、表现的形式也更为多样。
三、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思想状况
1.政治素质整体向好,能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意识,对政治和理论情况的认识不够清晰。
2.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但容易半途而废。不少大学生潜心求学,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与阅历,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本领,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困难,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受挫能力差,很容易因为各种阻碍而放弃最初的人生理想。
3.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面对人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索取与奉献相兼顾,但也有些大学生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在面对诱惑时,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革命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1.革命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政治导向功能。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易接纳新鲜事物,虽没有生活在革命时代,但革命先辈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对革命英雄也充满敬意,因此,比较容易接受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为此,多开展革命文化参观、旅游等活动,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革命文化具有道德品质的教育功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革命基地,了解党的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及事迹,可以展现出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在感观上给学生以强烈的实物实景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学习兴趣。革命文化所蕴藏的先进理念与思想,能帮助和引领大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锤炼大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最好教材。
3.革命文化具有熏陶和感染作用。通过开发革命文化资源,营造虚拟场景,进行情景教学,打造身临其境的画面,提升观赏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4.革命文化具有实践参与作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进行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能够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接受革命历史和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1]金忠严.“国学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2).
[2]吴楚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认知边疆理论的建设与研究[J].前沿,2003(5).
[3]李夫生.德里克“文化批评”中的马克思主义[J].长沙大学学报,2011(6).
[4]李军林.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媒介角色定位[J].社会科学辑刊,2007(3).
[5]张丽荣,贾亚南.从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大思潮论争透视马克思主义的选择[J].山东工会论坛,2017(1).
[6]熊淑媛.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国学资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3).◎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