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
[摘
要] 以会计专业为例,对留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予以探讨。
[关
键
词] 留学生;毕业论文;学术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90-01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研究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选择来华进行学习。据统计,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已突破44万,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随着大批留学生来华,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留学生的教育需求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高校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也能够反映出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时间不长,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定位、标准、指导方法等均无统一观点,亦缺乏值得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目前仍处于深化探索阶段。
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来华留学生多数成长于较为开放的教育环境,教育基础可能不如国内学生。因此,高校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对留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也往往低于国内学生。此外,由于留学生课程开设不易,学校对留学生课程的考评也没有普通课程严格。如前文所述,毕业论文是高校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专业基础知识的欠缺势必会给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需要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花费更多时间对专业知识要点进行讲解。
(二)学术写作语言不规范
我国的留学生来自各个国家与地区,除了美国、英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也包括日本、韓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伊朗等亚洲国家以及南非、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不少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英语日常交流能力,但在写作方面较为薄弱。
学术论文写作与普通写作相比,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词汇表达上,英语学术论文要求用词规范、严谨;多倾向于使用正式语体的词语,除非出于修辞效果的考虑,一般不用俚、俗语;较多使用专业化技术词汇。在句法特色上,学术论文句子结构较复杂、句型变化及扩展样式多。在欠缺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多数留学生的学术语言运用能力均难以达到要求。
(三)写作素材搜集受限
一方面,由于缺乏课程论文等形式的专业训练,留学生的文献搜集和阅读整理能力明显低于国内学生。另一方面,由于语言交流障碍的存在,留学生难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形式取得实证研究的素材,通常只能通过公开渠道,如企业财报、新闻媒体等获取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论文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深度。
二、来华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讨
(一)开设学术写作课程
Strenski(1988)曾指出,学术写作能力是学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融入学术环境乃至最终能够成为这个学术领域专家的能力。我国对学术写作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本科生教学中也少有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自行领悟学术写作的要点和规范显然不合理。开设专门的学术写作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术研究的范式与基本方法,同时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效率。
学术写作课程可以以讲座或者短学期课程的形式开展,从学术研究方法、论文架构、语言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可以通过经典文献阅读与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充分利用留学生喜欢沟通交流、课堂气氛活跃的特点,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枯燥抽象知识点的罗列与灌输。
(二)鼓励学生立足本国案例
根据统计,由于工作签证难以取得等原因,来华留学生目前毕业后的主要去向依然是回国就业。因此,鼓励学生立足其家乡的案例,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案例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其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增进对本国企业的了解,从而为其未来就业提供更多帮助。当然,这也对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及文化属性,存在着较大的地域性、差异性。以会计专业为例,尽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快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推进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造成了对各国企业财务报表的理解必然不尽相同。要帮助各国留学生正确运用本国会计准则对其本国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解读,无疑是对指导教师的一大挑战。
总的来看,留学生论文指导不仅仅是在教授中从中文到英语的语言转变,更对教学理念、教学服务环节(包括课程安排、课程外辅导和实践、英文资料准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留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依然是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Strenski,Ellen.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at research universities[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1988(36):31-41.◎编辑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