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添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娱乐化和碎片化,其中很多信息容易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影响。总结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从营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社会环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主要渠道、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三方面,论述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 键 词]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网络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78-01
随着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应用中的主流。也正是由于互联网便捷、互联等特点,网络成为民意表达和社会舆论的风向口,并改变了传统生活和舆论生态。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他们的求知欲强,思维也十分活跃,但并不具备较高的判断力。在复杂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面前,大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这也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便捷化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的下载和点击,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并不需要登录浏览器或者是网址,实现了互联网使用流程的简化。与此同时,由于4G、5G等网络技术的推广,网络资源供应商在资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通过降低资费来提升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实现碎片化服务向习惯化方向的轉变。由于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不重,自主时间较多,有些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还出现了“网瘾”情况,影响了自身的学业和成绩。
(二)移动互联网使用娱乐化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社交、网络游戏、购物等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娱乐功能是手机使用者的主要应用途径,人们平均每天的手机娱乐时间为109分钟,占整个手机使用时间的60.6%,从手机软件使用频率的角度来说,娱乐性软件的使用更加频繁,其中手机游戏占比44.9%,手机视频占比37.6%。从这里可以看出,网络的学习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在学习信息的查询上,大学生多停留在百度的使用上,认为通过网络搜索可以得到一切想要的知识,不关心自己对知识是否掌握,这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观念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逐渐迈向成熟和独立,在此过程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巨大。因此,想要将社会引领作用发挥出来,需要营造出适合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社会环境。首先,加大对网络素养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以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为主,提升个人网络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其次,确保各个网络媒体在经营过程中与相关规定相符,定期开展自查活动,在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责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再次,对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网络信息内容及时删除,确保各项报道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还要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一旦发现散播谣言、不良信息发布等行为,要做到严惩不贷。近年来,很多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目的就是将网络环境净化,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1]。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主要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根本途径之一。整体来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等特点,高校需要多方面协调才能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我国整体网络素养教育落后,没有安排专门的网络素养教育人员,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加入相关教育内容,显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教育需求。为此,高校可以通过招聘引进一些与网络、信息相关的专业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进而提升教师本身的网络素养。其次,借鉴国外经验开设网络素养课程。英国的网络素养教育模式极为成熟,将其贯彻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因此,我国也应该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必修内容之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学生虽然渐渐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但亲情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在网络素养培养上,父母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而避免孩子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从技术角度来说,父母没有孩子的操作熟练,但在遵纪守法、网络行为自我管理上要做得更好。因此,父母应该加强对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学习,实现自身网络素养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父母也应该利用现代化交流软件与孩子保持沟通,引导孩子理性上网,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尽量将网络的负面影响消除。总的来说,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也是迈向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基本过程[2]。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路失范行为越来越多,这也为高校网络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从技术层面来说,网络属于中性工具范畴,各个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网络教育活动的开展,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另外,高校可以对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进行整合,进而帮助大学生利用网络来创造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庆庆,何燕君,杨守鸿.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困境与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5):218-226.
[2]赵莉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的心理成因与教育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6(13):191-193.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