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018-06-11 11:15刘礼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刘礼俊

[摘 要]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30-01

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高校不断增加招生数量,随之而來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就业谈成才,展望就业促成才,只要工作到位,措施得当,就可以将就业的压力变成学习成长进步的动力,使其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逐步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三级管理模式

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积极构建以培养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全员参与就业、全过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现就业”的就业指导体系,逐级落实责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现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实行任务分解,对每个院系就业工作实施目标考核,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竭诚做好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服务工作,把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作为公共必修课,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就业讲座和报告会,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企业成功人士以亲身实践的方式给学生讲解。

每个院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毕业生工作,推动年级、班级建立就业信息小组,形成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以院系为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富有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

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搭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平台

大一新生入校后,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大一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学习,通过职业测评系统开展职业测评,测评报告由就业指导教师逐个分析,并制作了“大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指导大二学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培养大三学生的积极就业心态、求职技能、面试技巧、择业理念和创业精神。

三、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夯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学校要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制订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建设各环节,明确课堂教学纪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强力推行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和讲评课活动,开展“教考分离”的试点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规范管理,积极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N+1”的考试改革。三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实施办法,强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修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逐步改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完善自我评估制度。

四、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内生动力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在面试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校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咨询,讲授心理知识,传授心理调试方法等,缓解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五、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找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方向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在中国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国家层面,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很多省份、市、县等地方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从不同层面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策划能力、营销能力,以此来带动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在多年的就业工作实践中,我们将大学生的自信提升、忠孝教育、生涯规划、目标实施、良好习惯的养成、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演讲才能、适应能力、协作精神、行动效率等成功因素和职业能力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职业素养,使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显著增强,专业对口率、起薪率、岗位满意度、岗位稳定期等就业指标逐年提高。同时,出口畅带动入口旺,实现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使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在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彭齐林,何少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新华出版社,2009.

◎编辑 武慧慧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我爱的职业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