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的思考

2018-06-11 11:15诸葛明双李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相关者队伍群体

诸葛明双 李婕

[摘 要] 民族及偏远地区高校都面临专职辅导员配备比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难题。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政策的特点和问题,进而提出促进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的思考。

[关 键 词] 利益相关者;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辅导员;配置;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43-03

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截止2017年5月3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有29所民族院校位于偏远民族革命省(自治区)。右江民族医学院位于偏远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60%。2017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建设规定》)进行修订,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和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国唯一的民族医学院校,右江民族医学院专职辅导员配备比尚未达到国家规定1∶200比例。笔者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辅导员配置和激励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根据爱德华·弗里曼[1]和胡赤弟[2]对利益相关者的解释,认为任何能够影响目标实现,或者受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其理论即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形成一个“利益相关者共同体”,使其和谐共荣共生,达到多赢目标。延伸到高校辅导员的配置与激励,“高校辅导员利益相关者”可理解为:任何可以影响到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改革目标的实现,或是受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改革目标的实现影响的团体和个体;分为国家(政府)、高等学校、辅导员、学生四个主体,他们或是决策者并获得政治效益、或是获得经济利益、或是获得社会效益,是辅导员队伍配置和激励机制中的利益相关者。

二、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的现状及其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政策的特点和问题

1.当前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政策的特点

(1)配置数量上,保证最低辅导员要求,从比例上看全国高校基本达到1∶200比例。(2)配置模式上,“一对多”角色与能力承包制模式,即一个辅导员负责200名左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3)激励目标与思路清晰,即促使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制订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建立辅导员单独表彰体系等。(4)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有依据、有序,主要依据《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简称《能力标准》)两个国家级政策文件,有序表现在高校辅导员根据任职年限及具备年限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

2.当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政策问题分析

通过政策实施分析及笔者的实地调查,当前高校辅导员配置和激励政策存在主要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配置上理论与实践有差距,高校辅导员未达到教育部1∶200师生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特别在边远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及老少边上穷地区数量少,尚未达到国家标准。(2)激励保障政策需要改进及政策落实需要加强。《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的确做了等级划分,但其他薪酬福利待遇在相关文件中并未得以具体明晰;迫切需要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培训方面在民族地区落实也不到位。

(二)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除政策本身,与政策相关的团体和个人是决定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优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1.高校辅导员配置、激励改革与国家(政府)

政府是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政策的制定者、顶层设计者,负责管宏观、做规划、管协调,起着定向把舵作用。高校辅导员的配置与激励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社会环境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内容均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体现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领导体制,要求高校是否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工作部署与考核;条件保障表现在制度保障,高校落实辅导员相关文件的力度并见成效,督查高校落实整改;社会环境具体表现在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高校辅导员身份地位;统筹协调就是建立多级多方协调有序的针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发展与培训、管理与考核、职业能力标准等。

2.高校辅导员配置、激励改革与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的主体方、执行者、组织实施领导者,对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发挥着核心作用。《建设规定》明确坚持立德树人,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高校在辅导员配置上要把好“四关”。(1)按1∶200比例配齐高校辅导员队伍,选优配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把好“立德树人”辅导员队伍配置的“队伍关”。(2)构建创新开放灵活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完善传帮带机制,多措并举构建辅导员能力成长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学习共同体,把好辅导员队伍工作体系“能力关”。(3)要健全高校辅导员标准体系。严格落实《能力标准》规定,把好“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发展有空间”的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关。(4)高校要全面深化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改革,把好“保障关”。

3.高校辅导员配置、激励改革与辅导员群体

辅导员群体是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的获得经济和社会利益者、实践参与方和义务承担者,落实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知情者、表达者、監督者。辅导员群体在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中获得了成就与价值感,认真承担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的工作责任与义务,努力实践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获得了创业干事的事业平台、获得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和职业地位,相应的也承担强化国家、政治、社会和教育责任。辅导员群体在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的实践中最具有发言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最关心国家(政府)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最期盼政府出台系列相关政策能落地严格执行;最了解高校一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境况。

4.高校辅导员配置、激励改革与学生群体

学生群体是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中的受教育者、影响者与反馈者,与学生群体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共生共长。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从辅导员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刻体会知识的伟大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去探索生活、探索学习、面向未来,掌握一种理论、一种技能、一种审美。学生群体影响辅导员群体的配置,政府规定按200∶1的生师比配备辅导员,可能将来会出现100∶1的生师配备。

三、促进高校辅导员配置与激励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配备与激励政策

目前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有《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能力标准》和《建设规定》,这些文件规定高校辅导员配备和激励的要求。但据调研,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配备与激励政策至少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完善:(1)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完善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建设规定》在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中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各高校因地制宜地落实,区分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占专职辅导员成果比例指标。(2)完善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建设规定》规定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管理岗位等级。笔者认为本规定过于模糊化,虽说给了高校因地制宜制定本校《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但是作为国家级别的《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未把关键问题规定清楚。据调研,国家级别规定可从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来规定管理岗位等级,相应等级享受相应的待遇,1~3年初级辅导员为管理岗位九级,享受科员待遇;4~8年中级辅导员为管理岗七级或者八级,享受科级待遇;9~15年高级辅导员为管理岗六级,享受副处级待遇;15年以上高级辅导员中优秀专家学者为管理岗五级,享受正处级待遇。(3)完善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建设规定》要求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岗位津贴、改善办公条件、落实通讯经费、提供校园内住房或者住房补贴。(4)完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出台《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8-2022年)》或制订实施《辅导员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二)高校辅导员配备与激励利益相关者的策略分析

1.政府

(1)构建联动制度,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中央政府及有关部委、司局既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政策法规、队伍规划、培训交流的顶层设计,又要加强对各省(区)政府督查高校辅导员政策落实,探索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督查与评估考核,严格要求各省区政府督促高校执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能力标准》和《建设规定》,对不达标高校予以问责,督查整改落实。(2)各省区政府要针对《建设规定》细化具体实施方案、意见或办法。如云南省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南省高校专职辅导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称暂行办法》,从政策保障上兜底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瓶颈难题。(3)促进辅导员群体组织力的提升,发挥辅导员群体教育、管理与监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担负起直接联系学生、宣传学生、组织学生、团结学生的重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立德树人。

2.高校

(1)执行落实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定,做好组织、平台、经费、人事及后勤保障,使政府规定的辅导员经济、政治与生活待遇能落实。(2)重视辅导员队伍。与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应,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做好高校辅导员的招聘,一流高校要质量优先考虑,偏远民族地区高校要优先保障数量再提升质量,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3)高校要针对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构建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搭建平台促进辅导员业务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

3.辅导员群体

辅导员要树立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辅导员工作中心的工作意识。辅导员群体要借助日常琐碎事务处理,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将其提升于或是落脚于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理论指导学生工作,因时而变、因势而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加强自我管理,树立辅导员群体正能量,把从事学生事务的经验做法制度固化与物化,提升到理论层面,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与职业化,构建辅导员共同体,既有学习的共同体,又有职业能力成长的共同体。

4.学生群体

(1)保持在校生群体数量。学生群体对高校辅导员配置有直接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根据学生数量配备。(2)利用好学生群体对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督促力。学生群体是接受过教育并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受教育者,对高校辅导员群体工作有话语权和评价权,也是检验高校辅导员群体工作开展的活窗口,对高校辅导员群体激励有重要的影响,在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必定是学生群体共同参与到考核评价中,且占有相对权重的比例。

(三)深化民族地区民族高校辅导员配备与激励改革

1.充分认识民族地区高校突出特点,亟须政府制定倾斜于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政策

少数民族师生所占比例较大,民族地区高校地处偏远,高校招聘优秀的輔导员有较大的实际困难。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特征突出,师生涵盖23个民族,少数民族师生占比分别为57%、60%,招聘辅导员存在一定困难,如2018年上半年预计招聘11人为辅导员,仅有12人报名,开考时仅6人参加招聘;2017年第一批招聘辅导员预计招4人,仅有5人报名,开考2人参加招聘;2017年第二批招聘辅导员预计招2人,0人报名;2017年第三批招聘辅导员预计招7人,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未开考①。(1)民族地区医科院校辅导员配备与激励方面,政府亟须给予政策支持。如类似《关于配齐配强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出台《关于配齐配强民族地区民族高校专职辅导员的通知》。高校既要落实政策文件各项待遇,创造条件提高民族地区民族高校辅导员的待遇,吸引人才乐于到民族地区高校担任专职辅导员工作,又要多措并举减少民族地区民族高校辅导员队伍非正常减员。(2)设立专门的民族地区民族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督察机构,执行民族地区民族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督察制度。

2.民族地区民族高校改进辅导员配备与激励管理方式采取针对性举措

(1)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别是辅导员招聘与培育工作,为辅导员筑好巢,搭好平台。(2)实施灵活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如辅导员导师制度、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辅导员培训制度、辅导员科研制度等。(3)营造良好的高校内部保障环境,界定清晰辅导员职责。在民族地区民族高校面临辅导员工作职责界定不清,超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九大工作职责范畴,应理顺辅导员与学校职能部门、各科室的事务性关系。

3.民族地区民族高校辅导员要树立根植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各族人民群众的理念情怀

扎根边疆,以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为己任,以脚踏实地、抓铁有痕的劲头,在民族地区民族高校干事建功立业机遇较多。

参考文献:

[1][美]R.爱德华·弗里曼(R. Edward Freeman).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 M] .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0.

[2]胡赤弟,田玉梅.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相关者队伍群体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大雁的飞行队伍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还剩多少人?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