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文以专业课程基础化学为例,面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分析探讨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化学
一、课堂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除德育课或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外,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专业讲授、轻思想引导,没有达成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担當。《意见》对强化全体教师的主体育人职能,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学校落实教学整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总结梳理过去改革经验,反思已有工作存在的不足,我们深深感到:德育是整体的,是对人的“熔炉”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成功探索实践的“学科德育”有必要进一步延伸至高校阶段。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新增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主题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例如,在讲到有机化学模块中“对映异构”这一章时,对于手性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学生们不好理解,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经历传奇的药物———反应停。它促成了药品史上最著名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督促药商在追逐药品带来的利润同时,不能弃公共利益不顾。同时,2006年反应停的卷土重来,也说明了对药物的研究不能草率行事,必须不断深入钻研,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我国化学发展史上,涌现许多名人,如久享盛名敬业奉献的候德榜,忠诚爱国的邢其毅等,介绍这些化学家们的优秀事迹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起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有机化学模块中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列举如下:“认识有机化学”内容,对应“化学史的演变过程,历代伟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烷烃”内容,对应“介绍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化学家拜耳、哈赛尔和巴顿,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解决问题。”等。
无机化学模块中,比如在讲到元素周期表时,我们可以讲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研究化学元素周期律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在讲原子学说时,可以讲它的提出者约翰·道尔顿。他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在讲结构化学时,不得不说对结构化学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卢嘉锡。卢教授满怀“科学救国”的热忱,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从美国回到中国,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工作,他不畏清贫、不惧艰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投身科学,成绩斐然。
在基础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对要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化学老师应进行相应的环保规范教育。告诉学生实验完毕后,实验室地面和台面都要打扫干净,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关水断电。个人穿着要符合规范,比如夏天不能穿短裤和凉鞋(拖鞋更不可以),女生做实验前必须把长头发梳起,不能散着头发做实验。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穿实验服,戴手套,必要时需要佩戴防护眼罩和口罩。这些仅仅是实验室安全最基本的要素。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都是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方面。
三、结语
在高校课堂增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个系统的工程,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堂上,应注重对实践案例的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安全管理危化品的社会治安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通过课堂组织、材料选择、参与活动形式、课堂氛围营造、课程考核方式等,全方位的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如此,才能使高校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丁良喜,苗杰.“课程思政”视阙下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老区建设,2018(08)
[2]王浩宇.“课程思政”视野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空调冷热源技术》课程为例[J].教改论坛,2018(08).
作者简介:韩雅楠,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