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爱国报人杜重远与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

2018-06-11 11:15陈志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疆文化教育

陈志平

[摘要]爱国报人杜重远于一九三八年受邀担任了新疆学院院长之后,为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努力。他四处奔走改善教学条件,充实师资;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教学改革,关注职业教育;始终坚持师生“有纪同遵,有则共守”,是真正以身作则的教育工作者。他的一系列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 杜重远;新疆;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  G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80-0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谈及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时候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这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谨记。看看今天新疆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其中凝结了多少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提到新疆的教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杜重远。

杜重远是著名的爱国报人、爱国企业家、教育家,一八九七年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一九四三年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他曾留学日本,回国后走“实业救国”之路;一九三五年,他在自己主编的刊物《新生》周刊发表了《闲话皇帝》一文,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引起轩然大波,被判刑入狱一年多,自此美名远扬,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爱国斗士;并且还在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杜重远富有远见地看到了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想将这里建成抗战的大后方。一九三七年九月,杜重远一度天山,他将此次见闻写成了二十篇通讯在刊物上连载,题为《到新疆去》,后来又合集出版,名为《盛世才与新新疆》,在书里,杜重远向人们介绍了当时生机勃发的新疆,燃起了广大爱国青年“到新疆去”的热情;一九三八年六月,杜重远二度天山来疆考察;一九三八年十月,杜重远三度天山,并写下二十八篇报道《三度天山》,此次杜重远受同学故友盛世才的邀请,担任了新疆学院院长。在担任新疆学院院长期间,杜重远为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努力,他的一系列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值得今天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一、改善教学条件,充实师资

当时新疆学院的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都很匮乏,学习条件很艰苦、教学质量不高,杜重远劳心劳力为教育经费的筹措四处奔走,想把它办成一个设施齐备、机构完整、教育质量上乘的,以马列主义革命理论为思想核心的新型的、学用相结合的真正的大学。

杜重远在三度天山期间曾参观新疆各省立学校,深感师资缺乏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接手新疆学院后,他广邀国内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参与到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中。其中,著名文学家茅盾担任文学系主任,讲授《教育学》《文艺思潮》《中国通史》《中国学术思想概论》等课程;翻译家张仲实任政经系主任,讲授《哲学》《社会发展史》;哲学家沈志远教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编辑出版家史枚任哲学讲师;西北农学院教授涂治致力于筹建农学院。还有著名艺术家赵丹,新闻学家萨空了,著名电影摄影师朱今明,导演王为一、徐韬,学者周世贤、江浩等都陆续来疆,他们多是通过阅读《新疆日报》增加了对新疆的了解,杜重远的《盛世才与新新疆》《三度天山》更是激起了他们对这块辽阔土地的向往。

当时的新疆十分缺乏书籍,杜重远的夫人侯御之女士曾回忆,这些纯朴的年轻人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纷纷抢购书籍。杜重远深感此种情势之紧迫,“至于文化方面完全也是一块荒地,任何书籍,都感缺乏,因为杨金时代清净无为的睡了二十余年,文化的遗产丝毫没有……每当记者由迪化东返时,第一件工作,就是替人买书……新疆现在正患着书荒、水荒、人荒的时候,有志于边疆的朋友们,请从解决这三荒入手。”[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下旬去重庆,杜重远亲自承担了购书任务,各机关、各学校都争先恐后地交了一大批的书单子。他带来的三卡车书引起了轰动,被誉为“文化列车”,这些教材、书籍对新疆文化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杜重远办学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有回忆文章这样写道:“杜重远先生在新疆学院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他的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真所谓‘言必抗战,行必救国。”[3]在杜重远看来,首先要爱国才能够谈及其他。

在日常生活中,杜重远总是平易近人的,他能够和学生以朋友的方式平等相处。学生都知道他在东北工商界名望很高,曾经是个有钱有名的人物,很奇怪他为何转行,杜重远的答复令所有人动容:“日寇入侵,国破家亡,堂堂男儿,岂能容忍?”杜重远深切的爱国情怀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他在学院开设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程,积极地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的抗战历程,对战士的爱國之情、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赞颂,用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去教育学生。

“新疆的文化,在突飞猛进地进展,而精神食粮的缺乏,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新疆学院忝居新省最高学府,按理应该有一种适当的读物,贡献于新疆的社会。”[4]为了促进新疆的文化生活的进步,他于一九三九年七月带领师生创办了一个校级刊物《新芒》(《新疆大学学报》的前身),是新疆最早的高校学术性的期刊,其中刊载的文章有关于学术的(大多是关于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关于新疆建设的、关于社会上的种种问题的(如妇女问题、教育问题、青年问题、儿童问题等),它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推动新疆教育教学进步、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由杜重远支持,茅盾、张仲实等人成立的新疆文化协会的编译部译介了一批哲学、社会学著作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如罗森达尔的《辩证认识论》(张仲实译)、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张仲实译)以及高尔基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的作品,宣传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新疆各族群众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杜重远鼓励学生参加爱国、抗日歌曲比赛,演出抗日话剧,而由茅盾指导、学生自己编剧、表演的第一部反映新疆现实生活的三幕话剧《新新疆进行曲》当年影响非常大。杜重远还利用各种演讲、发言机会,向学生介绍国际、国内形势,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为祖国和新疆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三、注重教学改革,关注职业教育

杜重远深知国民党当局教育模式的弊病,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培养出真正高素质、有才华、会独立思考、能够服务社会的人才。

杜重远坚决反对教育脱离实际,提倡教育结合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认为教育应当以能够为社会生活服务为基础,对当时全国教育界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情况很是感慨,认为应当将教育融于生活之中,青年学生不应该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死读诗书之人。在新疆学院期间,他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设定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其实践性。他积极发掘人才,给青年人创造机会,提供一切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如他曾经启用青年学生赵普林做新疆学院校刊《新芒》的总编,并且此刊是以学生为核心力量,教师则仅仅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他一向鼓励学生要积极走向社会、面对生活实际,参与社会实践,一九三九年暑假组织的“新疆学院暑期赴伊(犁)旅行团”就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学生又唱又演又宣传,既教育了群众,又成长了自我。杜重远心系的不仅是新疆的高等教育,还很关注新疆的职业教育(早在到新疆工作之前,他就十分关注各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新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四、“有纪同遵,有则共守”

在新疆学院工作期间,杜重远一直坚持师生“有纪同遵,有则共守”,他是真正以身作则的教育工作者。

他每天早晨都会早早来到学校,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偶尔不能来也会向学生请假,因为他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在学生眼中,杜重远院长是极具亲和力的,他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院长大人”,他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平时常常深入学生中,参与他们的活动,和他们推心置腹地聊天,和他们做朋友,和学生同吃食堂的大锅饭,自习时间也争取和学生在一起看书。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他鼓励大家以日记的形式和他交流,每天课后他都会对每篇交上来的日记认真批阅,甚至不放过一个错别字,他会在每周的“精神讲话”时,将一些重要的问题集中来谈,学生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引导,而且还提升了写作能力,更是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做事情持之以恒的毅力。

他会关注每个班级的教学情况和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遇到情况及时解决。学校有个“意见箱”,专门收纳师生的各类意见,杜重远安排学生自治会每三天打开一次,并且一条一条认真处理,他鼓励师生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和秩序,这样学生在新疆学院真正有了归属感。杜重远一心扑在新疆的教育事业上,赢得了所有人的敬爱。

爱国报人杜重远为新疆的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应该被人们记住的,他在新疆学院期间的不懈努力,对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師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2]杜重远.关于新疆的答客问(4)[A].杜重远文集[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8:411.

[3]李玉祥.怀念杜重远先生[J].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2).

[4]杜重远.发刊辞[A].杜重远文集[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8:415.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新疆文化教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