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强 刘伊伊
摘 要:中日两国均为亚洲及世界漆文化圈最重要的成员之一,通过对两国高校漆艺教育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可深入研究日本高等漆艺教育的经验,为我国高等漆艺教育提供发展借鉴,也可为两国合作进一步提升东方漆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供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漆艺教学;漆文化;漆艺;中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5-0128-05
中国漆艺在新世纪的复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政府对于传统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日益重视,国家与地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髹漆技艺项目不断增加,由政府资助的非遗髹漆技艺传承人推广教育活动也在持续开展;其次,政府及民间力量主办的各种漆艺术展览层出不窮,其中包括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漆艺交流展,作者来自包括亚洲及欧、美多个国家;第三,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漆艺师经营的漆工坊悄然出现,为原本缺乏活力、面貌陈旧的漆器产业增添了些许时尚气息。这些变化的出现,一方面,是国家文化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其直接的推动力则是近20多年来我国高校漆艺教育的快速发展,开设漆艺专业与课程的学校不断增加,为扩大漆文化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我国所拥有的世界上最丰富的生漆自然资源、最悠久的漆文化而言,漆艺所蕴藏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我国作为世界漆文化的发源地,漆艺作为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漆艺教育依然面临着由量变到质变的现实要求。
中日两国漆艺交往源远流长,均为亚洲及世界漆文化圈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两国在漆艺教育领域亦各有特色,通过对两国高校漆艺教育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可深入研究日本的经验,为我国高等漆艺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另一方面,也可为两国该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东方漆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供思考。
一、日本高校漆艺教育现状与特色
早在16世纪,日本的漆器就行销欧洲。明治维新以后,欧洲官方与民间收藏日本艺术品蔚然成风,其中就包括漆器。这促进了日本漆器产业发展,由此带动了漆艺教育的发展,1884年,东京美术学校建校便开设了漆艺专业。学校教育、作坊师徒传授、家庭传承成为促进日本漆艺人才培养的三种主要途径。随着时代发展,学校教育成为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并对世界现代漆艺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20-30年代,李芝卿、沈福文先后留学日本研习漆艺;而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也闪现着日本漆艺的身影。时至今日,日本漆艺教育水准无疑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一)高校漆艺教育是日本漆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包容性很强的教学体系,推动了现代漆艺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早期日本传统漆艺教育模式主要是作坊师徒传授或者家族传承。漆艺作坊或知名匠师为了保持产品特色及提升市场竞争力,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关键技艺的学习机会。[1]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抑制了技艺的传播,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及产业扩张对人才的需求,于是技术学校及高等漆艺教育相继进入日本现代美术教育。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立法保护传统工艺技术,高校漆艺教育获得了极大地发展,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全层面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高端漆艺人才最主要的培养方式,为遍布全国的五十多个特色漆器产地输送了大量漆艺人才。漆艺教育与漆艺产业的相互促进,为日本漆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高校漆艺教育不仅推动日本漆器产业的发展,其很强的包容性亦推动着日本现代漆艺的多元化发展。日本现代漆艺发展总体呈现出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类是文化财形态,即传统派漆艺创作,致力于传统髹漆技艺的传承发展。创作者主要由人间国宝①、重要技术技艺研习者等组成;第二类主要基于现代审美经验下的漆艺创作,创作者都是经过现代美术教育系统训练的漆艺家;第三类是提倡“工艺=用+美”的生活派漆艺,创作者秉承柳宗悦的“民艺论”与现代设计理念,对遍布日本各地的五十多个漆艺产地有着重要影响。[2]这三种类型在高校漆艺教学体系中均有相应的教师代表。以东京艺术大学漆艺专业为例,六角紫水、松田权六、增村纪一郎、大西长利、三田村有纯、小椋范彦等不同类型的漆艺家曾轮流主持该专业,因此,传统派、现代派、生活派等不同类型的漆艺主张在教学体系中有着完整呈现,多元融合的漆艺价值理念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了宽阔的视野与个人选择空间。这种多元融合的教学理念在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等著名院校的漆艺专业中同样存在。
(二)以传统髹漆技艺研习为核心的双轨制教学体系
日本高校漆艺专业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重视传统髹漆技艺的研习,工艺技术训练不仅学时长,而且要求很高,这反映出高校漆艺教育与漆产业的紧密联系。而创作课中的思维训练则紧跟世界艺术思潮,这也是现代日本文化双轨制的特色。以东京艺术大学漆艺专业为例,其教学理念是必须对传统工艺技术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才能进行漆艺创作。学生第一年是工艺美术公共课,熟悉各个类别的工艺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第二年培养学生对于漆艺的感知,包括实材实习、漆艺基础训练、古典漆艺研究等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年是系统的漆艺制作技法训练,包括漆艺装饰技法与造型技法,其中不仅针对莳绘、螺钿、金银平脱等八种代表性装饰技法进行研习,还对古典技艺进行深入考察与学习,以及对于地方特色技艺的传承,等等;第四年则是运用漆艺技法进行创作[3]。由此可见,对于成型工艺、髹涂工艺、装饰工艺三类传统髹漆技艺的研习实践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本科学习阶段。而对于经典莳绘技艺的研习,更是对照经典范本,反复临习,确保高标准、高品质。
对传统髹漆技艺研习的高度重视,源于“继续就是力量”的工艺发展理念,从传统中演绎出现代性是日本漆艺发展的主流力量。或许从一代代漆艺家们的努力实践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演化轨迹。大西长利是人间国宝、文化功劳者松田权六的学生,他精研传统素髹技艺,但将其运用于现代风格的器型创作中,是生活派漆艺的代表人物。他的学生田中信行则继承了老师关于素髹的美学理念,但以超常规的尺度、去功能化的当代造型展现了素髹超现实的空间美感。高桥节郎是现代派漆艺家,师承文化功劳者山崎觉太郎,他将传统器皿装饰手法戗金技艺创造性地运用于平面漆艺创作中,形成了极富个性的现代平面漆艺形式,最终也成为文化功劳者。三田村有纯是高桥节郎的学生,也是莳绘赤塚派第十代传人,他没有重复老师的戗金技艺,而是创造性地运用莳绘技艺于木胎造型之上,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漆立体造型风格。小椋范彦师承人间国宝田口善国,但在创作中努力将现代审美意识注入传统民族风格中,以传统割贝镶嵌与莳绘技艺创作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近年,更多的年轻漆艺家不愿把自己归为某一流派,他们运用娴熟的髹漆技艺追求自己的风格,古老的漆艺也因此不断焕发出新的可能性。
二、中国高校漆艺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等漆艺教育起步较晚,1940 年,沈福文先生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设立漆器专业,实现了传统漆工艺由民间传承到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转型。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文化政策指导下,新兴的漆画获得了艺术化发展的条件,从应用美术为主的漆器专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高等漆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经过60多年的努力,以漆画为代表的纯艺术趋向成为我国高校漆艺教育的主流,漆画已成为与国画、油画等并列的画种,也是中国推动世界现代漆艺发展的新力量。
(一)高校漆艺教育是推动漆艺知识传播、纯艺术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传统漆艺的现代转型
自1986年漆画正式进入全国美展以来,高校创作群体成为推动漆画发展最主要的力量。20世纪90年代仅几所高校,至2015年拥有五年以上漆画及漆艺教学资历的高校已超过五十所,这些学校分布于全国各地[4]。漆艺的纯艺术化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漆画艺术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高校漆艺专业教师,艺委会持续在全国各地举办漆画高研班十余期,为高校及地方培育漆画创作骨干数百人,许多优秀的青年漆画家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各省市美术家协会也相继成立了漆画艺委会,进一步夯实了漆画创作的基础。第二,中国美协与相关地方政府合作主办“全国漆画展”“厦门·中国漆画展”等专业展览。这些展览与“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青年美展”,以及各地省级美术作品展,构成了中国漆画三个主要层级展览交流平台。另外,还有“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等一些重要的国际交流展会。这些展览构建了较为丰富的漆画、漆艺交流平台体系。其中组织与参展的艺术家大部分是高校教师。高校漆艺教育成为推动漆艺知识的传播、促进纯艺术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以漆画为引领,高校漆艺专业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各具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努力推动传统漆艺的现代转型。其中四川美术学院将漆画、漆造型明确区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分别归于手工艺学院、设计学院。川美较早提出“画在漆先”的主张,漆画教学从技法、图式到漆绘有着很强的系统性。漆造型教学从基础到创作,重视学生个体工艺体验,纯艺术化趋向明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较早与日韩进行国际漆艺教学交流,在工艺训练课程中重视传统髹漆技艺的研习,在漆画教学中则有着明确的现当代性要求。南京艺术学院漆艺专业教学围绕传承与创新、物质与精神等根本问题,建立了重视基础技艺训练、 引导实验性创作思维的教学体系,其开设的《实验性漆艺》《主题性艺术设计》等课程具有鲜明的当代艺术教学特色。中国美术学院漆艺专业亦在大漆的物质性、功能性、文化性角度建构了创新性较强的人才培养体系,等等。多元化的高校漆艺教育已经成为推动传统漆艺转型、引领当代漆艺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高校漆艺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完善的漆文化产业系统主要包括成熟的漆器产业链、多元化的漆艺人才培养体系、漆文化展示与推广体系,等等。当前,我国漆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高校漆艺教育同样如此,虽然近些年在纯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发展迅速,但作为漆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如服务于漆器产业发展、传统髹漆技艺传承人培养、古代漆器修复及漆文化传播等领域,还存在一系列需要完善与提升的地方。因此,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在这些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在服务漆器产业方面,主要是生活漆器设计专业方向急待拓展,通过与漆器生产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引入现代设计思维,为企业培养高端漆器设计人才。尤其是漆器产区的地方院校更应重视生活漆器设计专业方向的建设,努力使专业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我国传统髹漆技艺传承人培养目前主要还是由企业与家族承担,而日本包括人间国宝在内的重要无形文化持有者、文化功勋获得者等许多都是由东京艺术大学等高校培养的,因此,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传统髹漆技艺教学能力,逐渐承担起这一任务。而地方院校则应加强本地特色髹漆工艺的传承教学,为地方漆器产业培养高素质的髹漆技师。我国漆器历史悠久,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保存有大量急待修复的古代漆器,而这方面精通的人才却非常缺乏,在院校增设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古代髹漆技艺在高校的教学传承。漆文化传播人才除了掌握漆艺知识以外,还需与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产业管理与传播等领域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打破漆艺专业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中日两国高校漆艺教育未来合作发展的思考
中日两国漆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日本漆文化产业相对成熟,尤其是高校漆艺教育在促进漆艺传承、助力漆文化产业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而中国高校以漆画教学为重点推动漆艺的纯艺术实践,对世界漆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两国在高校漆艺教育领域有着极大的互补合作空间,对于推动东方漆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相互借鉴并完善现有漆艺专业内容,确立漆艺学科的基本内涵
与陶瓷学科相比较,漆艺专业在学科内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远远不够。中日两国的漆艺专业一般都设置在设计、美术或者工艺院系之下,这些学科或专业有着相对明确的规范与要求,这对于漆艺专业(在中国其实是漆艺专业方向)而言某种程度上约束了漆艺专业教学维度的拓展。从目前教学实践分析,漆艺专业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多学科特点,这种包容性恰恰显示了其独特的学科特點。如,大漆应用相关的产品设计开发,对于服务于漆器产业有着重要意义,该课程的教学与设计学科密切相关;而传统漆文化与髹漆技艺的传承研习,更多与工艺、文化遗产等学科相关联;漆画、漆造型等纯艺术课程教学则与美术学科联系紧密。因此,在一个专业或者专业方向层面要处理好这些教学内容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以国内漆艺教学实践为例,由于漆画等纯艺术方向作为主导,许多院校存在对于传统髹漆技艺研习不够深入、漆器产品设计程序不熟悉等问题,学生毕业后对于投身漆器产业的兴趣也不大。日本漆艺教学中则存在髹漆工具制作与传统技艺研习课时太长,压缩了学生个人创作时间,漆画推广缓慢等问题。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建立相对独立的漆艺学科,给予各个专业方向宽松的发展空间,对于拓展漆艺教学维度、推动漆文化的应用传播是有益的,而且漆艺学科共同基础课如漆文化史、漆材料、漆工艺、漆科学的系统性会得到增强。
(二)我国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确立漆艺教学的重點方向
建立完整的漆艺学科对于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来说,能较好地引领传统漆艺的当代转型,能够系统性地推进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对于许多地方高校漆艺教学来说,无论是教学师资、经验、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根据自身特点,地方院校应加强与所在地区区域文化艺术的联系,有针对性地确立漆艺教学重点,获取持久的发展动力。例如:针对我国传统漆工艺资源分布广泛的特点,一些院校可开展地域漆工艺特色技法的传承教学,加强与地方漆艺产业的联系;针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开展漆艺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等;大漆与异质媒材有着很好的融合性,加强这一领域的设计开发也是当代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另外,不同院校承担的漆文化传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漆文化的创新与交流等任务亦各有侧重。应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形成我国高校漆艺教育多元互补、协同并进的良好面貌。
(三)构建世界漆艺教育联盟,协力推动漆文化的全球传播
漆艺教育是漆文化产业中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推广传播漆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亚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大漆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中日两国则是亚洲及世界漆艺领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并形成了各自的教育特色,联盟以亚洲主要漆艺教育院校为基础,吸纳欧美等国院校加入,可以进一步丰富漆艺学科内涵,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促进漆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发展,对传播东方漆文化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目前一些世界性的漆艺交流活动漆艺家大都凭借个人的影响受邀参与其中,青年漆艺家参与的机会少,这不利于漆文化的全球推进传播。许多漆艺家在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构建世界漆艺教育联盟,可以为他们开展互访教学交流创造条件,在漆艺教育、漆艺创作领域进行多向交流。
四、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漆文化产业发展的系统性表现在从生活到艺术、从教育到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我国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何实现传统漆艺的当代转型,首先要解决的是传统髹漆技艺作为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生活的大漆应用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大漆在纯艺术领域的拓展与漆文化的传播推广等,高等漆艺教育均能在这些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探寻这些问题所在,扎扎实实持续提升高等漆艺教育质量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注释:
①人间国宝: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中有《重要无形文化财指定基准》和《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认定基准》等法规。其中对工艺类别而言,一方面是指技术技艺,一方面是指拥有技艺的具体匠人,被政府指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被尊称为“人间国宝”。
参考文献:
[1] 何振纪.从技艺到学科——日本漆艺教育发展的近状[J].中国生漆,2017(6):31-33.
[2] 周剑石.日本当代漆艺发展基础的研究[J].装饰,2007(5):53-55.
[3] 方兆华.日本漆艺教学课程体系研究——以东京艺术大学为例[J].装饰,2017(8):102.
[4] 冯健亲.中国现代漆画文献论编[M].连云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368.
责任编辑 赵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