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案例教学法提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8-06-11 16:10习颖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高职院校

习颖

【摘 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具有相对独特的特点,在进行改革过程既要关注课堂知识理论传输又要兼顾教学案例的应用。本文对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其中教学观念、综合能力以及考核模式等放面的问题;随后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改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改革。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全面地探索出教育改革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将案例教学法更加合理和妥善地纳入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是相关领域教职员工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一)教育观念创新不足

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在组织学生们参与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中时,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教师们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作为本科院校和研究院校的职责。学生们在缺乏科学指导理念的影响下,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教师们没有认识到创新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性。教师应用较为传统且陈旧的教学观念,难以更加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各类教学案例的实用性未能被充分地发挥出来[1]。

(二)综合能力培养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教师们基本都采取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参与此类教学活动之后,很难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有效地连接起来。因此,国内大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加教学活动中出现了,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充分掌握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当学生们结束学业进入到工作环节中,学生们的专业知识难以在工作中产生充分的指导作用。并且,学校在组织学生们参与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们的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所需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环节,导致了学生们的缺少全局的观点。

(三)考核模式科学性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的环节中,主要采取了闭卷考试的方式。仅有少数的核心课程在考察的过程中,采用综合项目的模式。此外,还有部分考试内容是通过学生们提交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模式进行检验。虽然传统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的优点,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此种考核模式对于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仍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案例法应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案例

根据前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了解到,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环节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合理地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们逐渐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我国某地区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参与教学活动时,重点关注了案例选择环节。教师通过选择合理的案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地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将学生们放在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对教学案例的长短和难易程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综合考量,为学生们选择最适合最匹配的教学案例。当地教师明确了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目的,针对教学环节中,学生们难以充分理解的教学难点,当地教师采用了教学案例的方法,降低学生们的理解难度[2]。

(二)综合讨论案例

当选择了适合的教学案例之后,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参与到案例探讨和分析的环节中。例如,我国某地区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通过对不同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之后,结合学生们在学习环节中不同的发展需求,将班级内部的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数量为4到5名。同时,当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實务课程教师还打破了传统课堂组织模式,采取圆桌会议的方式,让同一小组的成员们坐到一起,根据教师的引导,对教学案例进行统一商讨。教师指导学生们认真分析教学案例中的情节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关于“发盘人如何对待逾期接受问题”通过此种方式,当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们有效提升了实务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归纳总结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归纳总结分析的环节,对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性思维能力以及梳理总结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此种情况,我国某地区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指导教师,在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让每一个小组,都安排一名代表,与班级内的其他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对发言代表的观点和内容给予补充,从而将讨论结果更加全面地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同学。针对同一问题,班级内部不同小组的不同学生很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此种情况下,当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出了自己掌控课堂进度,维持课堂秩序的能力。通过适当引导与合理化建议的方式,当地教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并且,教师在课堂环节中,还为学生们留下了可以引发深入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们的思维,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办学活动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能脱离教学案例单独存在。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需要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全面探索出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和优势。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对教学发展观念进行创新。以更加合理的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优化筛选,同时,采取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提升学生们参与度,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32):47-50.

[2]王瑞荣.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2(09):125-127.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