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
摘 要: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要对人才进行合理地配置,加强人才培养,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加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对加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才培养;必要性;作用;策略
一、加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其关键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因此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创新人才选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的机制,加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作用
1、为电力企业员工树立榜样,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人才为电力企业员工树立榜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示范、激励和引导三个层次作用于电力企业众多的员工。首先,示范作用是指人才通过自身素质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思维思路,为他人树立良好的、积极的示范,让员工们对人才以及他们的表现树立一种敬仰精神。其次,激励作用是指人才通过自身努力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能力感染和激励身边的员工,带动他们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最后是引导作用,是指人才可以积极引导身边的员工及时总结个人的优缺点,并与他人进行对比,进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促进整个员工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2、帮助企业应对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进步,需要电力企业培训一批有素质、有技术的人才群体,帮助企业不断变革创新。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宏观层次。人才通过创新研发新技术,创建或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时科学的分析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和方向,帮助企业扩大盈利空间以及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人才对企业的第二层次贡献是对企业的微观方面。众多的人才在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岗位上,正确科学的贯彻企业的执行方针和政策,取得优秀的业绩或攻克技术难题等等,帮助企业在细节性问题上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
三、加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1、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具体表现为:
1.1把好岗位配置关。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健全合理的内部竞聘上岗制度,构筑“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格局,促进企业由固定用工向合同用工、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要充分考虑每个职工的专长、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把每一名员工安置到最适合的岗位,真正做到“岗位要求与个人能力相匹配、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相统一”,实现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1.2把好人才流动关。要针对电力企业生产一线岗位缺员的现状,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实行基层边远地区岗位津贴,明确企业新进员工基层工作期限,城区与边远岗位定期轮换等措施,鼓励辅助岗位人员向生产一线岗位流动,确保生产一线岗位人员足额配备到位,以满足正常生产。
1.3把好人才进口关。电力企业现有进人渠道较为狭窄,人员引进主要来源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这就需要企业认真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充分利用网站、报刊、杂志等媒体发布招聘信息,确保招聘的生源及质量。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表现为:
2.1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内容。要以掌握新知识、培养新素质、提高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经营决策、企业管理和生产技能交叉融合,集组织、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多元化培养内容体系,全面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理论、技术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培养方向从单纯满足工作需要向适应长远发展转变,素质培养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2.2创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当前人才培养过多强调培养的共性要求和整齐划一,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个性和“棱角”,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因此,人才培养必须认清人才生理、智力、才能、文化背景存在的个体差异,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标准,培养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要对传统培训以课堂教学、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注重实践锻炼,采用师带徒、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情景模拟法、户外拓展训练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丰富培训形式,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创新多梯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要大力实施“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加强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年轻人才经常培训”方案。
3、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主要表现为:
3.1充分利用精神激励。在满足職工物质利益的同时,还需要以精神激励来升华职工的思想,激励职工的行为。精神激励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有效利用精神的内在激励,努力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氛围;可以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关心企业生存发展,提出合理意见建议,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可以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够在企业实现自身的价值,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等等。
3.2合理应用物质激励。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要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建立内部模拟市场,积极推行主网职工一岗多薪制、经营者年薪制、高级人才协议制、基建企业项目制、修造企业计件制等多元化分配方式,大力推行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充分发挥薪酬的最大激励功能。通过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实行工效挂钩,优化工资结构,逐步减少技能工资份额,加大绩效工资比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电力企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要加强电力企业人才的培养,并进行合理配置,为电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孟磊.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管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
[2]徐业朝.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
[3]刘海荣等[J].电力企业人才开发与培训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