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结映 束中豪 陈一婷
摘 要: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给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养老和医疗卫生系统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老年化现状及对养老制度所带来的影响,指出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
一、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老年人口占比增大,分布具有地区差异
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7%。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村年轻人口不断地涌进城市,使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且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中西部的劳动人口倾向于到东部来工作,因而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要低于中西部地区,呈阶梯状分布。
2.劳动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比持续增长
我国在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大降低了我国的出生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养育小孩的成本在快速上升,年轻一代人为了不影响已有的生活质量,往往选择不生育、少生育或晚生育。我国在2016年初开始实施“二胎”政策,但出生率也没有明显的上升。年轻劳动力的减少,老年人口在快速的增加,造成了每个劳动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比持续增高。
3.老龄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未富先老”特征[1]
以德国、英国、瑞士等为首的福利国家都是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后,才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为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优裕的物质基础,因而即使进入老龄化社會,仍能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生活保障。但是我国属于“未富先老”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中,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薄弱的养老保险系统显得抓襟见肘,反过来阻碍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系统的影响
1.老年人口的增多和年轻劳动力的下降影响养老保险系统的资金来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尽管在1993年开始作了社会统筹和设置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但是政府、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制度仍为现收现付制,个人在职期间不需参加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退休时养老金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2]。而这部分的支出主要由国家税收承担。老年人口的增多和年轻劳动力的下降,降低了国家的税收来源,间接减少了养老金的来源。
2.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
老年人口的增加一方面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养老金的支出额上涨;另一方面,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使养老金的收入来源减少。支出的增长和收入的下降让实行现收现付资金筹集模式的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社会负担日益加重。
三、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据经验数据显示,退休后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有大幅下降。我国目前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替代率为59.2%(基础养老金为35%,个人账户为24.2%)。只能为退休人员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此外,我国的养老金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
1. 覆盖面窄,参保人数少
尽管我国养老金制度经过的多次改革,从最开始仅面向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到面向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的职工。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仍很低,如绝大多数农村劳动者,他们游离于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的,缺乏养老保障。
2.企业年金账户和个人账户资金管理不健全,难以活化基金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已建立起企业年金的制度,但是民营、私营和小规模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总体水平非常低。且这些企业年金主要投资在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和国债上,投资渠道狭窄,收益率低,难以达到长期增值的目的。另外,虽然设立个人账户的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但是活化个人账户资金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为了安全起见,社会保障部门倾向于将其投资在风险较低的国债和银行存款,造成资金的贬值。为了活化这部分资金,社保资金入市的问题最近也成为处于风口浪尖的话题,对于最终将如何升值保值,仍然没有明确的做法。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设计
通过对国外养老制度的趋势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过高的公共年金替代率使政府在养老保障领域承担过多的责任,这样会对政府财政产生重大压力。因而建立多支柱型的养老保障结构、缩减政府的责任、加大个人作用、利用市场丰富养老保障形式已成为各国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趋势,使养老制度从最初的“公平”转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状态。针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要更好地缓解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政府的养老保险负担,需要对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优化设计。
1.建立多支柱型的养老保障体系,减低公共年金的替代率
建立多支柱型的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在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增大企业和个人的作用。作为第一支柱的公共年金作为社会统筹基金,主要为老年人口提供覆盖面广、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保障体系,因此可降低公共年金的替代率,以缓解公共年金的支付压力。
个人账户部分应改革成为第二支柱。可以根据行业的不同和参保人收入的差异进行区别投保。政府应该对个人账户资金投资和管理设置运营的基本框架,并进行监督。
设立商业年金为第三支柱。商业年金的目的是满足高收入的人群对高水平养老保障的需求,因而商业年金属于完全市场化的个人经济投资。政府可使用信贷、税收等政策鼓励人们参加。建设多支柱型的养老保障体系,并对政府养老保障责任进行“度”的明确,兼顾了公平与效率。
2.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保险制度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低主要是因为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多为未参保人员。他们大多数从事个体经营业、收入低的农业经济或劳动密集型工作,没有企业、单位可以帮助投保,通常不会主动加入参保行列。很多城镇的待业人员或者家庭主妇也由于没有企业和单位协助参保,使个人不得不承担全部的保费。高额的保费迫使他们选择放弃参保。对于此类人员,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为他们提供参保便利,降低其参保基数,对于弱势人群和低保户实施减免费用等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增加社保统筹基金的收入。
3.提高退休年龄和严格养老金的给付资格
目前我国男性年龄达到60周岁,女性年龄达到50周岁或55周岁,缴费时间达到180个月以上即可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而老年人的平均寿命的提高已对我国养老金的支付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逐渐提高了退休年龄。例如,中国台湾公务员退休由原来的“75制”(年龄+工龄=75,如年满50周岁、工作年资25年,或年满55周岁、工作年资满20年即可退休)改为“85制”(年龄+工龄=85,如年满55周岁、工作年资30年,或年满60周岁、工作年资满25年即可退休)[3]。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延长参保年限,又减少了领取养老金的时间,降低了养老金的开支,缓解财政支付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雪霜.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商业年金与税收政策[D].南京:南京大学金融学,2009..
[2]汤兆云,张赛群.德国、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老年年金制度的改革及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4(4):15-22.
[3]王建民.台湾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改革方向及启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5(7):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