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鹏
【摘 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正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共识。我国是出口大国,过去粗狂式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迫切地需要改变现在的对外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的能源、出口结构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发展低碳出口的挑战和机遇,进而提出了改变高能耗和高排放的贸易结构、实现产品结构和技术层次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等相应政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一、引言
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产生的环境破坏已成为自身存在性的主要障碍,目前尤其关注的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全球温室效应,由之,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成显为当今全球需要直接解决的重大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由此产生。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作为第一次工业大革命的先驱的国家,英国的资源并不丰富,英国很早就意识到了能源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因此,英国便从能源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现在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依靠进口。日本也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其很早就提出将充分利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高新科学技术,把日本打造成全球第一个“低碳社会”。一向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的美国政府,也改变原来的态度,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等经济复兴计划积极推动美国走向低碳经济。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了新的协议。由此可见,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大势所趋,不容违背。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人类经济史上添上灿烂炫目的一页。但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是以高投资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等代价来换得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使得使得经济成就的代价越来越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长量最大的国家。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能源消费以及温室气体等排放也将持续上升。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需要中国重新审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途径与方式。既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又能够保持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此即低碳发展的基本思想。本文就旨在分析低碳经济对我国现有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提出由依靠低成本和数量竞争取胜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结构优化、均衡协调的高级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变方法。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着我国引进外来资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加工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也日益呈现出某些显著特点:
(一)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发展异常迅猛。2002-2011这十年间,出口总额由3256.0亿美元增加到18983.8亿美元,进口总额由2951.7亿美元增加到17434.8亿美元。最近五年增长速度尤为突出,我国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让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扮演者“世界工厂”和“加工终端”的角色,另一方面由于受限于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其增加值较低,收益较差,产业带动性不强,我国在参与外部贸易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的“垃圾倾倒场”,与低碳经济背道而驰,在现有的世界贸易分工格局下,贸易增加值和碳排放水平严重“倒置”。
与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当落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为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其整体发展水平还是较为滞后,服务业贸易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水平较低,整体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据国家贸易额总体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水平,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同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具有低投入、低污染以及高附加值的特性,可持续发展特征突出,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提高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有很大影响。
(二)在出口产品以中低端制成品出口为主,产品结构比较落后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产品出口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占的比重很小。1970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3.5%,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6.5%。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还保持这个水平不变,直到1986年工业制成品一直保持在50%以下。1986年至今,工业制成品进入了稳步上升的阶段。199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降至25.6%,以后几年逐年递减,甚至在2006年下降至5.05%。相比工业制成品比例持续上升,到201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已达到94.95%。由此可见,工业制成品在产品出口上占主導地位。
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主要以低端技术含量的制成品为主。1990年,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出口总额超过总出口总额比重的60%,而高技术含量制成品出口总额仅为5.3%;到了1995年,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比重有所上升,达到了13%,但是中低端技术含量制成品出口比重却高达65%;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投资,高技术含量制成品出口总额比重达到了20%,但是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占比依然超过60%。经过近几年的贸易政策调整和国家改革力度的加大,二者比例有所改善。直到2012年,我国高技术含量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的30%左右,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所占比重仍维持在55%以上,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表明出口产品结构依然落后。
(三)出口市场方面的影响
出口流向较为单一,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为主;自2005年至今,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贸易流向仍然主要偏向美国、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等地域,这三者的贸易流出额占据我国整体贸易流出额的一半以上,而在香港地区进行的转口贸易中,也有相当大比例流向这些地区,对于发达国家贸易的高度依赖导致贸易摩擦频发,西方几乎所有新型的贸易壁垒措施都是针对我国而设立的,单一的贸易流向使得我国在遭受贸易纠纷时的回旋余地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只能屈从于不平等、不公正的贸易规则安排,比如欧盟决定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后,经常出现的就是美国步其后尘,这种集中的贸易攻击常常使得我国没有招架之力,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巨大损失。
本文从贸易结构、出口产品、出口市场三个方面归纳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与低碳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变化密切相关,它们的存在使得我国现有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有可能在未来的低碳经济潮流中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跃生,焦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06).
[2]裴长洪.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张燕生.后危机时代:中国转变对外增长方式最重要[J].国际经济评论,2010(01).
[4]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6-34.
[5]耿协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J].国际经贸探索,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