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课文背后的故事

2018-06-11 07:34吴然
延河 2018年6期
关键词:村寨小熊民族

吴然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在村小上学。我对边疆村寨里的民族小学,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在边疆采访、旅行,或者在村寨里转悠,我总喜欢到小学校看看。

早些年,许多民族小学都是竹棚和草房,非常简陋,毒蛇都会钻进去。课桌就是一条长长的木板,凳子那就更不用说,不是一截树墩,就是一根粗粗的、被孩子们的小屁股磨得光溜溜的竹筒。许多小动物,像猴子啦,麂子啦,也都会跑到学校里来玩耍。

30多年前的1985年,我到怒江的片马去采访。片马是1961年才回到我们祖国怀抱的一块土地。一条小河的对面,就是缅甸。我和边防站的管排长骑着马,沿着国境线,去拜访一个叫“古浪”的最边远的村寨。这个村寨在高黎贡山的山脚下。

路上,有吸血的蚂蟥,有毒蛇。有一种黑蚊子,要是被它叮着就会红肿化脓。还有狼和老熊,幸好我们没有遇到。天气很闷热。我们坐下来休息的时候,管排长把手枪递给我,叫我打一枪试试。我从来没有打过枪,很兴奋也很紧张,瞄着一棵大树,“砰”地一枪,可惜连树皮都没有擦着。管排长笑得在草地上打滚。

我们进了古浪寨子。路过一所民族小学的时候,我听到老师正在教学生读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课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那声音真好听。我想起我也读过这篇课文,心里很激动。管排长也很激动。我们就停了下来,像小学生一样,跟着老师读课文。

过了一会,敲钟下课了,我们就进学校去看看。

学校不大,只有一个院子。一棵粗壮的大青树,枝干上挂着一节钢管。十来个学生在院子里玩。老师细高细高的,赤着脚,一只裤脚卷着,见我们进来,就跑过来打招呼。一个穿着黄短裤的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老师捡到一只小熊。我惊叫起来:“咦,你们老师还捡到小熊?”小男孩很认真地说:“真的,小熊呀,是我们老师去打斑鸠的时候,捡到的。我带你去看看……”说着,他就带着我转到大青树的背后,只见墙角的一个木栅栏里,有只黑黑的眼睛亮亮的小熊坐在里面,正用小胖爪抓盆里的苞谷稀饭吃,糊了一脸的稀饭。老师也跟了过来,看着小熊说,“等它长大点,再送回森林里去。”

当天夜里,在边防哨所,我听着山风呼呼地吹着,看着流星划过蓝蓝的夜空。我想起我到过的边疆的许多地方;想起我到过的一些民族小学,见过的各民族小学生……于是,我掏出随身带着的小本子,把一种感动中的美丽,写了下来,写成一篇短小的散文——《民族小学》。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上海《小朋友》杂志1986年第1期。2003年,选作人教版三年级课文时,编者改题为《我们的民族小学》,文章的叙述也从第三人称,改成了第一人称。

附 录: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平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課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注:这篇课文,入选教育部新编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上册时,改题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文字略有改动。

责任编辑:丁小龙

猜你喜欢
村寨小熊民族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MINORITY REPORT
锅巴粥
小熊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可爱的小熊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