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栖居中的互动景观营造探索

2018-06-11 09:02
山西建筑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住区人行景观

罗 倩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松原奥林匹克花园景观设计项目追溯于2007年,当时已完成小区主题景观带的设计,由于建设时序的关系,2009年初又被重新委托小区一期的景观设计。当时小区内建筑已基本落成,千篇一律的“行列式”排布,单一无趣,空间狭长,同时地下车库面积有限,还需解决大部分住户地上停车的问题。

“情趣栖居”一直是营造住区景观环境所秉承的设计理念,以创造更多的人行活动空间,增强社区邻里交往,增强场所亲和力为设计目标,然而项目同时面临狭长的宅间场所,大面积的车行交通空间,紧张的施工周期等诸多挑战。而“林谷雅居”作为设计的景观主题,既包含着情趣的内核,又凸出场地的特征,瞬时打破僵局,给所有问题指明方向。这个包容建筑的大景观构想给住区空间以新的生命,完全改变原有的单板无趣的空间格局。

1 包容建筑的大景观构想

“建筑犹如从谷地中生长出来一般,与成片树林融合在一起”这一突破性的想法,指明了景观设计的方向。用绵延起伏的谷地打破平直冗长的空间,上植林木让建筑融于其间,强化景深增强层次。整体考虑外部人行活动空间设计,让有限的空间更为有效。“青林翠谷,雅人居”的整体住区环境景观概念,符合其建筑本身的气质相,凸显现代社会城市雅痞的气质,倡导质朴与淡然的诗意生活,同时在另一层面上反映的是现时代社会精英对于自然的本能式的回归与向往。

1.1 青林夹岸

由于小区建筑宅间距较窄,同时为了营造一种林木青青,翠谷深深的空间感,延伸景观视域面,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及想象。为降低造价同时又形成森林的即视感,选取规格较小,但易成林的本地乡土树种,在宅间纯林密植给居住在此的人置身森林般的感觉。同时,不同的林带作为大自然的向导,引领归家的人们。

1.2 翠谷延绵

翠谷作为一个孕育生命,充满着自然气息,安全静谧的绿色空间,设计通过对道路两侧,建筑周边微地形的塑造,地形高度控制在相对高差0.6 m~1.2 m之间,既保证有空间感受上的起伏变化,同时又不会遮挡视线高度,营造出谷地安全、疏朗、自然、生态的空间感觉。建筑犹如从谷中自然长出,与成片的森林融为一体。翠谷青林,倡导的是一种质朴与淡然的诗意居所(见图1)。

2 回家的绿色风向标——人与植物的互动交往

如何让单一狭长的带状宅间场地更具有归属感,强化其家的标识性。植物是有生命的,能与场地共生共荣,能让居住在此的人们感受四季的交替,时光的生长。因此,设计选择栽植大量同一植物作为宅间主体景观,乃是总体概念“青林翠谷”的延伸与发展。选用东北地区常见椴树、槭树等乡土树种,结合微地形设计,形成宅间五谷林带的景观结构(见图2)。其由北向南分别是杨谷、槭谷、椴谷、楸谷及桦谷。

3 有机的公共客厅——人与人的互动交往

3.1 均享景观的人车分流

为了争取更多的外部人行活动空间,与甲方多次沟通确定把两条东西向入户的车行道改为人行入户。损失部分车行入户的便捷性,却增加的人行入户的情趣感,同时与南北向的人行中心景观带相联系,形成人车分流的安全模式。同时,在车行道两侧设置灵活的停车位(114个),解决了大部分住户地面停车的要求。设计调整强调景观的均好性,可以促使更多的居民进行外出活动,同时也不会因为人车分流而造成车行道缺乏生气的问题。

3.2 形成有机的中心景观带

利用建筑山墙面形成的中心三角地带,与南北部的人行入口形成联系,把这原本灰暗的,无人涉足的空间打造成最富活力的纵向人行中心景观带。同时与宅间横向延绵的五谷林带相汇共同形成“五谷七胜”的景观格局。景,贵不在多,在于得宜。桦木台、花楸广场、梓花台、红槭广场、引枫台、杨音广场这些以植物为名的景观节点,以其最原始的美打动着花园的栖居者。没有过多的设计语言,所有场地只是恰到好处联系在一起。引枫台别致三角空间,干净的细节处理,姿态挺拔的枫树,忍不住让人在此驻足观望,停留感受。中心景观轴区的红槭广场,其内散布着自由形态的沙地,自由曲线的矮石墙,以开放的姿态成为中心景观区的主人,时刻欢迎人们的加入(见图3)。这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是小区的活力中心,周围的座椅上聚集着闲聊的人们,散发着有机的生命力。

4 功能复合的家具小品

如何让整体家具小品也能参与到人的互动中,复合场地功能,一直设计思考的问题。顺应场地设计,家具小品也多以自由形态为主。特别以人行宅间区域木板座椅为例,其上可坐,可躺,可爬,可攀,无形中增加了场地趣味性,增加场地的使用性(见图4)。将其设置在宅前,同时还方便宅内的大人时刻照顾楼下嬉戏的孩子,增加场所安全性。场地家具小品材料多以石材和木板为主,质朴稳固,舒适情切,与总体设计风格相统一。

5 景观的互动性

“互动”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针对现代社会人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淡漠的现状,呼吁人们从身边的居住环境开始,以平和的心态与他人、他(生)物交流,并从中体会身心愉悦感受的交互过程,由此构成的景观即是社会关系融洽、生态关系调和的“互动景观”[2]。互动景观的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两种方面考虑。

1)“人—人”互动——增强人的社区活动参与性。在住区总体规划时,就应把促进“人—人”交往的理念贯穿期间,强调景观的系统性,均好性及安全性。景观系统性指:住宅外部空间作为居民交往互动的场所,需被整体考虑,不仅在其组团或内部有宜人的活动场地,不同组团,不同住宅群落间也需要通过景观环境的组织而相互流通。住区景观的均好性指:居住于住区不同部位的居民,都能就近欣赏和享用到面积相近且优美度相似的景观。据调查,如果环境适宜,多数居民都乐意在房前楼下的景观用地中就近活动,因为这样的空间和“家”最接近,也能给住户一种安定感和归属感。在我国高密度的城市住区,比较理想的住区景观系统是没有车干扰的安全空间组合,这对于喜爱奔跑的孩子和行动迟缓的老人尤为重要。有意识地设置较大范围的步行活动空间,对于克服居民户外活动的畏难心理,增强外部空间的使用率有较大意义[2]。

2)“人—动物—植物”互动——促进人与动植物共生共荣。基于人这一生物体的特殊性,较其他生物具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故能在互动景观营造中起主导作用。通过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为居民营造一种生活模式,引导更多居民走近各种健康、美观的适生植物或可爱、有益的小型动物,并由此推动住区人与人之间良好的睦邻关系和达成和谐的住区景观。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住区人行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完美 慈善万人行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山区旅游大跨人行索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多跨连拱人行景观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