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者,他一门心思搞研究,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研发高楼救生机更重要的事情了。他想为身居高楼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为了这个想法,他不惜时间,不惜金钱,不遗余力。如今的他已接近八旬高龄,但他的研发热情却似朝阳。他就是昆明申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敖明。
张敖明研发高楼救生机的渊源要从他的工作经历说起,热爱技术研究的他与研发高楼救生机有着不解之缘。1958年,张敖明报名投入到支援三线建设的行列中,被分配到云南昆明钢铁公司当工人,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员 ,他希望自己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出一份力量。
在学工期间,他就搞了一项技术革新,使产量提高了15倍,并在报刊上进行了相关报道,被纪录到昆钢建设高潮“火红的年代”的史册中。由于工作中表现出色,他很快担任上班长一职。三年后又担任了20多个工种的机械加工连的连长,任职长达24年。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技术经验,他后来又被调到办公室做技术管理工作。在职30多年,他搞了40多项技术革新,是昆钢4万多职工中的技术革新能手。他多次被领导赞扬,成为职工中的工作榜样。
改革开放时期,因家中变故,张敖明先生决定下海创业。下海后的第三年,他自筹250万元资金筹建了独资的小型轧钢厂。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消防工作,他开始关注高楼逃生缓降器。由此他便提出防盗,防火门窗自救装置的专利申报。1999年, 他被国家专利局选派去美国华盛顿参加优秀专利博览会。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世界上从只有3个国家研发缓降器发展到有20多个国家研发缓降器,我国生产缓降器的厂家数量也骤然增加。当时,他发现在款式众多的缓降器中,并没有真正适合消防员在火灾现场救人用的缓降器。为了让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减轻体力消粍,避免伤亡,能够营救出更多的受灾群众,他决定开始研发高楼救生机并就此开启了他的研发之路。
多年的研发经历,让张敖明变得爱钻研、不怕苦,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发高楼救生机的工作之中了。现实中困难总是与研发同行,也成了夜以继日研究中的“调味剂”。对于张敖明而言,在研发中遇到困难好似家常便饭。他从容淡然地谈着自己在研发中所遇到的问题,从他眼中能看出他对救生事业的热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认为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钢丝绳的扭曲和刹车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煞费苦心,全力以赴,最终在原国家消防总局技术处高伟处长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为高楼救生机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历经十几年的研发之路,高楼救生机终于在2005年试制成功。因为没有国家标准,同时国外也没有可参考的依据,所以他在2009年申报了高楼救生机的国家专利,并且投入小批量生产。张熬明研发的这款高楼救生机功能齐全,操作便捷,开创了有选择的安全逃生,可自主的轻松逃生和避开火势的舒适逃生的新局面。突破了无法在高楼火灾现场将消防物资吊运上高楼的世界难题。当火灾发生时,使用高楼救生机可以使集体宿舍的逃生通道由2个变成14个,安装过程只需要三分钟,这为居住在集体宿舍的人群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他还发明了带防盗窗自动救生机,既防止了小偷入室作案,又可以在发生火灾时,一家老小能够自主迅速的从窗口实现自救下降逃离火灾现场。
张敖明在研发高楼救生机上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09年,得到了原消防总局办公室郑保新主任的关怀,给予他所研发的高楼救生机极大的认可。为了支持他研发高楼救生机,原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的范强强所长制订了高楼救生机的企业标准,这为他接下来的研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中国(昆明)东南亚·南亚消防安全暨应急救援技术展览会上,云南消防协会的洪利川会长、工信部全国应急产业联盟的赵富森主任来到张敖明的展位,对高楼救生机进行详细地了解后,对其赞不绝口,都被张敖明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感动一一竖起大拇指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高楼救生机。
张敖明告诉记者:“我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研发高楼救生机,也与我的经历有关。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昆钢焦化厂宿舍发生的一场火灾,在这场火灾中,我失去了跟我一起来云南工作的好友。还有就是小时候在上海的小伙伴,同样是因为家里失火夺去了小伙伴的生命。我始终忘不掉小伙伴被烧成一小团焦炭的画面。”说到这里,张敖明声音哽咽,眼圈泛红。这两起事件引起了他对火灾的恐惧和特别关注,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投身于救生事业中去的信念。
研发有关生命安全的救生、逃生产品,不但是党和政府的关注重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极其关心的大事。近期,江苏淮安消防支队城南消防中队21岁的消防员谢勇因火灾事故牺牲了,张敖明听到这个消息后心痛万分。他想如果当时谢勇能够用到高楼救生机,可能就可以避免这次事故。为此,他千里迢迢从昆明赶去淮安城南消防中队,只为亲自送上一套适合消防战士专用的便携式高楼救生机。他下决心要以实际行动加快高楼救生机的上市,早日让我们“最可爱的人”用上轻便、灵活、安全、可靠的设施,避免伤亡的悲剧重现。
在危难时刻,高楼救生机可以救人一命,这也正是张敖明研发高楼救生机的初衷。这个创新成果是国民的骄傲,为人类与灾难的抗争中增加了更有力的方法和手段。张敖明说:“研发高楼救生机是我毕生的工作任务。目前,除了我们的高楼救生机以外,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其他的高楼救生机产品,因此得到专利局‘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称赞。还被公安部中国消防协会邀请去德国汉诺威参加五年才举办一次的世界消防峰会。为了让高楼救生机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将钻研进行到底。”
张敖明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研发可以把消防员带着救生机从墙外送到高楼的任何楼层,任何窗口进入室内去救援和确保自身安全撤退的无人机火箭筒背包,解决高楼火灾现场救人的世界难题。希望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为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研发工作不会很轻松,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更要有信心、有决心把这个事情做好。张敖明始终如热血青年般干劲十足,踏踏实实的搞研究。他不求名,不图利,无论付出多少辛苦,只为让人们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安全撤离,这个愿望就是他毕生的追求。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人的一生会做很多选择,张敖明身在红门外,却置身消防研究,十几年的坚持,一腔热血,不悔消防情,是国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