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萍
首都体育学院羽毛球项目讲师,亚洲级后备裁判长,国家首批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师、考评员。2015年获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等。
前场技术依据击球点的高低可分为高手位击球和低手位击球两种,勾对角球技术是唯一一项既可在主动状态下选择,也可在被动状态下运用的前场技术,它同样是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中教练们需要掌握的一项技术。了解更多有关技术的考核要求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大家可在公众号“羽毛球社体指导员职业鉴定培训”上获取具体内容。
低手位勾对角球技术,是将对方击来的前场低手位置的球轻勾回击至对方对角线前场区域位置。它主要运用在被动状态下,可以与挑球技术、放网前球技术配合运用来处理过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低手位正手勾对角球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一、判断起动中的常见问题
判断来球方向之后,低手位击球技术需降低重心,运用正手上网步法向来球方向起动、移动,同时持拍手的手臂外旋,带动手腕伸向来球,左手自然后伸,保持身体平衡,准备击球。(见图1-2)
常见错误
1、髋关节没有前送(见图3)
击球前,需要练习者做好准备姿势,以便于击球。在前场步法中,最后一步蹬跨步时,需要练习者将髋关节适当前送,而不是停滞在身体后面,这样会限制身体的延展性,不能更好地节约步法。
2、身体重心过高(见图4)
低手位勾对角球属于过渡性技术,在判断来球时,已经确定了能够争取到的击球位置较低,所以在起动时就应该注意在移动过程和准备姿势中降低重心,以方便击球。重心过高会错过合适的击球位置,不利于技术的运用和击球效果。
3、手臂没有外旋动作(见图5)
前场技术在击球前的准备姿势是基本一致的,勾对角球由于在线路上是对角线方向,因此击球时拍面是向着对角线区域方向的。但在引拍时,为保持前场技术的一致性,增强技术的隐蔽性以推迟对方对球的判断,手臂需要外旋后再内旋发力,而不能直接击球。
二、击球动作中的常见问题
低手位正手勾对角球击球时,手臂内旋,由食指發力,用斜拍面向斜前上方适当抬击球托底部,使球以一定的弧线过网,落入对方对角线方向的前场区域。
常见错误
1、发力不集中
低手位勾对角球技术,由于运行距离较长,落点又在前场区域,因此发力击球时要保证球的飞行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食指的发力短促而集中,既能够使球落在边线内,又能够让球以较快的速度飞行过网。
2、击球时重心完全放在前面的脚上(见图6)
在击球的瞬间,练习者的重心应放在两腿之间,避免因重心靠前而造成回动慢。这就要求练习者多结合球进行前场步法的训练,做到自如控制击球过程中的重心。
3、发力部位错误
勾对角球技术在击球时,主要是靠食指发力,手臂和手腕起支撑和牵拉的作用,并非主要发力部位。击球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部位的过度发力。前场技术中需要的发力都是精准而巧妙的,手臂和手腕的发力在准确度上远不及手指对球的控制。因此,击球时一定保证是用正确的发力部位,否则即使将球打到正确的落点上,击球的效果也会天差地别。
三、击球后回动中的常见问题
完成击球后,右脚立即蹬地向中心位置回动,同时持拍手迅速收回,准备下一个回合的来球。如果不迅速收拍准备,而是把拍子垂在腿边,则会影响下一个回合的击球。
四、避免常见错误的练习方法
1、多球练习(见图7-8)
请搭档连续从网对面直线位置抛球在前场区域内,练习者从判断起动开始,进行完整的低手位正手勾对角球技术的练习。注意和搭档及时沟通抛球的节奏和速度,开始时可以慢一些,技术逐渐熟练后,可以提高速度进行练习。
另外,搭档在喂球时需要注意:练习低手位前场击球技术,要保证练习者在击球时处于低手位置。因此,要根据练习者的站位调整喂球的速度,必要时可对练习者进行指导。
2、单球练习(见图9-11)
请搭档在对面场区的对角线位置作为对立面进行勾对角球练习,互相运用正手勾对角球技术击球给对方。搭档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手位击球或低手位击球,而练习者则需要尽量保持低手位勾对角技术的练习。这需要在击球后注意回位,保证击球前离低手位置的击球点有一个合适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肖杰、刘萍萍著;
2、公众号“羽毛球社体指导员职业鉴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