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月婵
一、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2课时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营养物质”第一节的后半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水对人体的作用;常见无机盐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常见维生素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三方面的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完成探究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因此本节内容是在上節课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的作用,知道无机盐、维生素的食物来源,懂得列举几种常见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其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对食物中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食物来源认识更全面,更完整。本节的教学重点:列举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了解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本节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自觉、科学地进行自我饮食调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对人体的作用;列举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了解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2.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自觉、科学地进行自我饮食调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情感价值观方面。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布置学生编写的具体案例。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收集的资料,编写案例。
2.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分工,查找资料。小组合作,整理收集资料,交流、编辑案例。
四、教学过程
1.水对人体的作用。教师创设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说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糖类、脂肪、淀粉蛋白质的作用”,教师以案例“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有些人长时间被深埋废墟但最终获救。这些幸存者当时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六种营养物质中的哪一种?”导入新课,创设问题“为什么水分对我们的生命这么重呢?”,引导学生看书思考交流: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排泄出去。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交流,水到渠成的得到结论: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2.常见的无机盐缺乏症和食物来源。过渡提问:现在的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喝多了容易造成我们身体里钙的流失。钙在我们身体里以什么形式存在呀?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引导学生看书:各种无机盐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小组分别展示三个案例。
3.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和食物来源。选一个同学讲课本P?的故事:(配合投影图片)在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地死去。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了。后来,一位随船的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痊愈了。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有维生素C,而坏血病正是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此时,教师进行启发:听了这故事,大家一定会觉得维生素对人体的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24最上面一段文字与P24表2,注意在P38-39查找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也要注意表2下面的小字。同学阅读,思考,认识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及食物的来源,明确吃新鲜水果蔬菜的意义和原因,接着让一个小组展示案例:电影院里,《功夫熊猫》快开播了,10岁的李华走了进来,光线昏暗,很久很久,他都缓不过神来,视物不清,行动困难,一不小心撞在凳子上。小华觉得奇怪,自己白天眼睛看东西是很清楚的,只是经常觉得皮肤很干燥。同学们在具体情境中获取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寻找得到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五、教学反思
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2课中,最闪的亮点是:以几个无机盐或维生素缺乏的案例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信息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学生课前阅读教材,上网查找主要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的症状,以及食物的来源,这是实施开放教学,创设学生解读能力训练和信息获取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使知识的获取不仅限于课内,而且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会把任务自觉化为具体问题,例如:人体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会有什么症状表现?严重时会得什么疾病?医生会给这样的病人开什么药?我们怎样防止患这种病?带着问题学生通过对家长、同学、老师甚至医生的访谈,更多的是上网搜索,自然地学习过程就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编辑案例有利于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学生在处理和整合信息中,关注生活,反映生活,在继承已知中,注入自己的生活见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重塑鲜活的案例,形成并发展了创造才能。课堂上学生说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最高体现,本节课提供学生四次说案例的机会,让学生在众人面前锻炼胆量,锻炼语言的速度,语言的清晰性和条理性。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时间安排可更紧凑些,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小结,做巩固练习。例如,课堂学习过程可穿插相应的习题,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