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胡琪
【摘 要】电影《黄土地》由陈凯歌执导,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文艺题材电影。该片从人物到场景设置,再到镜头转化,都充满了符号学象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关键词】符号学;象征;反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109-01
符号学内涵丰富,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著作《电影:语言还是言语》的出版,标志着电影符号学问世。从电影符号学开始,学者以及受众将关注点放在电影本身、电影对文化的反思,以及电影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上,对电影这门艺术的研究也因此深化到对其所能表现的文化意义方面了。
一、人的符号学象征意义
《黄土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符号就是翠巧和顾青,陈凯歌将他想呈现给大众的社会现状以及文化内涵都设置在人物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必定会有新旧文化的冲突,新旧思想的对立,新旧生活模式的决裂。这一切,都在电影人物命运的辗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翠巧代表被农村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有愚昧刻板的一面,但又有渴望打破这种既定思维和生活模式的愿望,因此在遵循固定生活模式与寻求新思想新生活模式之间迂回,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在顾青的鼓励下,在封建婚姻的逼迫下,她最终选择追随顾青,也就是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挣脱旧思想,拥抱新思想。但新旧思想的更替哪有那么容易,导演当然清楚这一点,因此将翠巧这个人物的命运,设置成悲剧结尾,将她的生命结束于滚滚江河之中。在这一历史时期,翠巧这个人物命运只是一个代表,有很多像翠巧一样的人,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建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敬佩和称颂的。
顾青是具有新科学思想观的共产党员,反对农村封建思想,希望能改变当地农村落后愚昧的状态,翠巧就是他寻求改变的突破口。他向翠巧描述解放区的美好生活,让翠巧对外面的生活充满想象和渴望。但生长在黄土地的翠巧,一方面被生她养她的土地所束缚,对黄土地也充满依恋之情,一方面对未知也充满疑虑,在走与留之间徘徊,让顾青也倍感无奈,知道要改变黄土地人民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改变旧的生活方式非常困难。先进思想渗透不易,这一点体现在顾青这个人物上。思维模式的改变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顾青这一人物形象的设置应该引起大众的反思,在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这一漫长时期中,思维模式到底占据什么地位?纵观今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会有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实在让人无奈。
二、物的符号学象征意义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符號的创造,符号唯一的目的就是情感表达,而人类就是创造这种符号的动物,她把情感看得很重要。除一些特定的或者是习以为常的电影符号语言之外,在每一部影片中,都会有一个特定的事物作为一个突出的符号,作为情感表达的作用。
从故事叙述来看,《黄土地》主要讲述翠巧作为农村封建婚姻的受害者,所遭受的情感“绑架”,以及奋力摆脱愚昧控制出逃未果的故事。揭示黄土地与其世世代代依存它而活的民族难分的联系。
中华民族对土地有很深厚的感情,农民依存土地而生,土地也因为有了农民的耕种而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农民是土地之子。这片黄土地不仅是这部影片的符号意义,可以说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符号意义。但也因为在这样的黄土地上过着循规蹈矩的耕作生活,使得这里的人民甘于现状,愚昧落后。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几个叠化的全景镜头呈现出连绵不绝的山和土地,宏壮美丽,男主角在黄土地与山之间不断行走,画面不断重叠,从不同的角度重叠,却始终在这片黄土地上行走,好像永远也走不完,走不出去。当镜头中黄土地这一象征符号出现得太多又一望无际时,受众可以感觉到一种压抑和窒息。男主角顾青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代表着民主、先进和光明。他踏着黄土地而来,是要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与封建思想作斗争,与落后抗争。
在大全景镜头下,在广袤的黄土地背景设置下,人这个主体变得如此的渺小和无力,在对镜头的玩味转换中,人与黄土地已经进行了主配角的角色转换,黄土地变成主角,人变成配角,黄土地主宰人的一切,包括婚姻仪式、生活方式等,电影从一开始就预示了男主角顾青的抗争是极其不易的。
“黄土地”这个典型的象征符号在影片中充当了思想感情的寄托,是这部影片的抒情符号,能够充分表达影片想要传递的情感和情绪。一方面黄颜色是黄土地的颜色,是真实的,具有写实的叙事效果;另一方面,黄颜色又是被电影艺术美化后的结果,具有一种油画的写意效果。导演利用黄土地充当背景,在这幅油画上勾勒出对生命、对理想、对人性的思考,迫使大众在感受其艺术表达的同时,也能对千百年来被束缚在黄土地上的民族根性作出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