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红
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不断地净化演变形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戏曲”。
戏剧,不是中国特有名词。全世界有三大古老的戏剧:“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各国家民族的戏曲程式不同,但,“乐己乐人,高台教化”是相通的。中国戏曲经过两千多年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越剧、秦腔、蒲剧、河北梆子、川剧、花鼓戏”等大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根源。“树从根角起,水由源头流。”戏曲的起源很早,经历了先秦(萌芽期)唐代中后期(形成期)宋金(发展期)元代(成熟期)明清(繁荣期)近代(革新期)现代(争辉期)。
春秋时期“尤孟戏说”。(庄王爷的起源)形成了戏说。“滑稽戏”,演变到先秦时期,打击乐进入(四川成都出土汉代“说唱俑”)。唐朝李隆基时期音乐“曲”进入,(河南洛阳出土的唐代彩绘舞蹈俑)。五代时期长卷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正式形成“戏曲”。宋代诗词进入,元代剧本进入,明朝服装、道具、套路进入。清朝舞美(灯、服、道、校、画)进入,民国时期戏曲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先辈们一代一代用尽了毕生精力,一步一步耕耘,形成了完整的程式体系。出现了优雅的舞台艺术,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等,秦腔大师刘毓中、李政敏、苏育民等,悦耳的唱腔,精湛的演技,丰富绚丽的优秀剧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戏曲财富。
戏曲培训。过去八十年代以前,庄庄有戏,村村秧歌社火。几乎每村都有舞台、戏箱。只因近年来人们忙于生计,加上文艺多元化因素,对戏曲逐渐淡化了,再说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一年半载无法参透。尽管如此,但还是有好多人唱得很好,学得很精。因为他至诚热爱,不怕吃苦,最终成就。
古人云:“既好之,去爱之,既爱之,去学之,既学之,则乐之。”一,首先要培养大家对戏曲的喜爱,然后进行了解,慢慢地渗入。二,发展提高庙会文化,经济条件好的或大庙会请大剧团演出,较好的请县剧团演出,小村子或经济条件差的请民营剧团或自乐班演出。
聚集当地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尽量让老百姓看好戏,学好戏,唱好戏。使戏曲这一文学、文明、文雅的高尚艺术普及于民间,达到乐人乐己,乐县、乐乡、乐村、乐户、乐人。
纵观戏曲如此博大精深,然而有些创作人员一己之见,以为秦腔演唱自由化、无序化就认为是秦腔改革,就等于戏曲创新。肆无忌惮地把秦腔被改成类似歌舞剧、电视剧,他们认为就有了生命力,就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我看不是!自由化、无序化就是秦腔的死路!
秦腔自由化不是朝前走,而是往后退,是开历史的倒车。学习戏曲发展的历史我们知道,远古时代还没有戏曲。人们面对生活,随意高歌,随意咏唱,抒发胸中情感,完全是自由的,决不会受到“板式、程式”的限制;当《孔雀东南飞》这样的大段叙事性歌曲出现的时候,歌剧有了最初的原形。这时候的演唱仍然是自由的。
时人未知元杂剧到底是咋样唱的,但从关汉卿、王实甫留下的剧本里看,我不敢说那时候就有了“板式、程式”这个概念,但能够运用道白、多段式演唱、即兴表演等多种手段组成的系统工程来演绎一个复杂的故事,元杂剧“剧”的元素已经全部具备了。尽管它还不能和现在意义上的戏曲相提并论,但说它已经成为了成熟的歌剧,起码是不为过的。
在这些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一部分歌剧的演唱形式被约定俗成地固定化了,这时候,“板式”诞生了!
为了表演、学习、传承的方便有效,艺术家们把各种表演套路也固定下来,并为这些套路取了名称,如:“抖马、趟马、走鞭、搜门、起霸……”等等,于是,“程式”便诞生了!
“板式”和“程式”的诞生,使这一部分歌剧有了自己的“标准”!它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歌剧而成为一种新兴的剧种,从此,“戏剧”便诞生了!
歌剧与戏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歌剧的演唱和表演是自由的;戏剧的演唱和表演是受“板式”和“程式”约束的;从二者的衍生关系看,先有歌剧,后有戏剧;歌剧孕育了戏剧,戏剧从歌剧分娩剥离出来,是格式化、标准化了的歌剧的新兴类。可见,戏剧是从歌剧进化来的,是比歌剧更进步、更高级的娱乐形式。
戏剧比歌剧的进步之处,就在于它的格式化和标准化;正是这个格式化和标准化才使得戏剧具有易于学习、易于掌握、易于普及、易于流传的特点,因而才更具生命力。
由此看出,戏剧历经沧桑,能发展进化到今天,有了自己的标准和模式,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体现戏剧标准的“板式”和“程式”,是无数秦腔先辈用心血和智慧浇灌出来的!
把秦腔重新“突破”成歌舞剧,让它反回到以前的自由模式,这种所谓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拉着戏曲走回头路,把秦腔退化到以前的低级状态。因此,戏曲必须坚守程式,一丝不苟。在不破坏规范的基础上合理地借鉴新元素,但不能自由化。
戏曲使命。戏曲给社会承担什么责任?戏曲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读书即是看戏,看戏既是读书。”戏曲不仅是娱乐,然从中识别人生,分善恶,辩美丑,增智慧,高台教化。又何尝不是读书?一卷在手,如闻笙歌:一臺在前,如晤圣贤。“观古望今,承前启后”。戏曲是人们生活之中的“润滑剂”,用虚拟的人物故事,展现古人的精神,提示时人遵纪守法,积极向善,快乐生活,进化心灵。开发出“真善美”乃戏曲使命也。